正文

城市实战(1)

城市中国 作者:王志纲


城市实战

吃北京的粮食,下自己的金蛋用什么样的眼光和思路认识廊坊、解读廊坊,把廊坊放在什么样的坐标系中去定位,是工作室为廊坊制定城市发展战略的基本出发点。策划伊始,王志纲就一针见血地指出:关起门来谈廊坊是没有任何意义的,在大北京的背景下,廊坊要想实现超常规的发展,必须“把嘴巴伸进北京,屁股坐在廊坊,吃北京的粮食,把金蛋下在廊坊”。后来,工作室将廊坊的发展战略形象地称为“金蛋计划”。

欲解密“金蛋计划”,还是让我们先对廊坊的基本情况和发展历程有一个概括的了解。“天生我才必有用。”廊坊的成长离不开独一无二的区位优势,从北京CBD国贸中心驱车到廊坊,最多半个小时,交通十分便利,是全国唯一一个与两大超千万人口城市近在咫尺的地级市。廊坊距北京只有38公里,离天津也不过53公里,与京津两个机场相隔70公里,距天津新港100公里,正好夹在京津的臂膀之间。但在相当长的时间里,廊坊的一切烦恼也正来自于这不尴不尬的区位。

经济地理的常识告诉我们,像廊坊这样的区位优势有如天赐,“近水楼台先得月”,如昆山之于上海,东莞之于深圳,经济的快速发展应该是顺理成章的事。

但事实上,在改革开放后很长的时间里,廊坊的发展一直乏善可陈,直到上个世纪90年代中后期,廊坊的经济才开始真正起飞,在河北的地级市中名声渐起。诚然,就今天的河北而言,廊坊近些年的变化可圈可点,但如果我们把视野放宽,不禁要问:既然身处两个超级城市之间,廊坊的经济之路为什么没有如想象般飞速发展,难道真的是应了那句老话——大树底下难成林?

廊坊是一座从天上掉下来的城市。据地方志记载,19世纪初廊坊还是一个偏僻的小村,清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京山铁路建成通车时在此设站,之后渐成集镇。廊坊没有丰富的历史文化底蕴,只有一个庚子年(1900年)义和团抗击八国联军的廊坊大捷,但这在如今招商引资的年代里却没有什么宣传价值。1948年12月13日廊坊解放,当时城区面积仅0 5平方公里,人口还不到5 000人。

直到20世纪70年代,中国石油天然气管道局落户廊坊,随着大批新移民的到来,廊坊才开始有点城市的样子。在计划经济的年代里,全国城市一盘棋,城市不存在自身定位的问题,一切都按照上面的指令运转。但当市场经济的闸门开启之后,很多城市的自主意识渐渐萌生,发展才是硬道理,城市之间的竞争逐渐演变成政策的竞争、资源的竞争、资金的竞争。在这两个阶段,廊坊的日子并不太好过,在行政区划的力量大于区域经济的必然联系的年代里,一个绝对不容忽视的事实是,无论廊坊与北京之间的地理距离有多近,它毕竟是在河北的地面上。

改革开放以后,在河北省的经济战略部署中,廊坊一直不在省里重点投入的范畴之列。

1984年河北省委、省政府为了回答“全国翻两番,河北怎么办”的问题,组织全省经济发展战略大讨论,决定将开发重点向“两山一海”(太行山、燕山和沿海滩涂)转移。是年5月,国务院已正式批准秦皇岛市为沿海的14个开放城市之一,因此省里强调,要充分发挥秦皇岛开放城市的窗口作用,增强向省内陆城市的辐射能力,省内沿海城市中的唐山、沧州也要逐步开放,大力开发沿海开放带。

在此形势下,既不靠山也不沿海的廊坊自然沾不上边。

继“两山一海”战略之后,河北省意识到应该通过利用京津发展自身,提出要特别重视加强同京津两市的协作,把京津冀建成一个大的经济协作区。

当时确定的河北省环京津地区包括唐山市、秦皇岛市和廊坊地区的全部,保定市、沧州市及保定、沧州地区北部,张家口市及张家口地区东南部,承德市及承德地区西南部;共涉及11个地市、47个县,面积7万平方公里,人口一千七百多万。在这一群兄弟城市中,廊坊本来最有条件成为这一战略部署的先头部队,但结果还是只听楼梯响,不见人下来,依然没有借上太大的光。为什么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没有给廊坊带来相应的“好运”?有人一语道破天机:“廊坊的位置令人太不‘放心’了,令河北省感到这个城市有随时划归北京或天津的可能,况且历史上的廊坊也确实曾属于天津专区。”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