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工作室观点(1)

城市中国 作者:王志纲


工作室观点

城市经营的“五段论”到底什么是城市经营呢?城市经营包括哪些内容?对于这个问题,很难有一个最后的说法,见仁见智。有的人认为,城市经营就是经营土地,把土地卖出好的价钱来;再说深入一点,城市经营就是用市场化的手段城市经营资产。有的人则认为,城市经营就是城市规划、市政建设。

也有的人说,城市经营就是城市绿化、美化、净化、亮化,再加上城市形象的包装与推广。还有的人认为,城市经营就是改善城市环境、招商引资。毫无疑问,这些都是城市经营的应有之意,但都是从局部出发,而缺乏系统、长远的眼光。说起城市经营,不能不提到先行一步的城市——大连。

大连最大的贡献就在于让世人认识到,城市是一笔资产,是可以经营的。尤其在城市形象和城市环境方面,为后来者树立了一个样板,其示范意义功不可没。但随着经济形势的变化以及城市竞争的加剧,城市经营的理念和内涵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按照我们的实践和理解,城市经营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统筹安排,任何单兵推进的模式都难以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要明白什么是城市经营,首先要全面地理解什么是城市。城市就像一把紫砂壶,至少有三个形态:紫砂壶本身就是一个经济形态;其次是城市的文化形态,相当于紫砂壶中的茶垢;再次是城市的空间形态,包括城市的规划和空间布局等,相当于紫砂壶的外观和设置。接下来的问题是,怎么经营好城市这个“紫砂壶”呢?

我们认为,至少应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首当其冲的是城市定位,也就是要回答好“我是谁”的问题。要按照唯一性、排他性、权威性的原则,找到城市的理念与灵魂。国内外的专家普遍认为,中国的城市“同质化”严重,近千个城市,广场一样、绿化一样、建筑一样,根本看不出个性。为什么会造成这样的结果呢?

原因就在于,我们把城市经营理解为一步到位的城市规划,不假思索地学大连、学新加坡,而没有结合区域关系和城市群的坐标,从更深层次来考虑城市的个性与定位。

城市定位不能拍脑袋,要学会运用科学的思维方式和全面、立体的眼光,即由静态的思维方式转变为动态的思维方式,由线性的思维方式转变为复合的思维方式,由封闭的思维方式转变为发散的思维方式,才能找到准确的城市定位。我们曾经把昆明的城市灵魂概括为“彩云之南,万绿之宗”,把武夷山的城市个性总结为“千载儒释道,万古山水茶”,又把夹在北京和天津之间的河北廊坊定位于大北京下的“休闲CBD”,这些都是城市定位比较典型的例子。有了一个清楚的城市定位后,就要制定城市发展战略,要回答“我到哪里去”的问题。

城市发展战略考虑的是城市长远的计划,着重体现城市与环境变化的关系。在新的形势下,城市的经营者和决策者开始的是一次惊险的旅行,理想与现实、进步与妥协、生存与发展的博弈无时无刻不在。

一个发展计划不可能一出炉便一劳永逸,必然要跟随时代形势的变化做出相应的调整,就像滑雪和溜冰一样,要善于在运动中前进,在动态中把握平衡。

制定城市的发展战略,离不开对城市产业要素的梳理与整合,要弄明白“我有哪些资源”。城市经营好比是下一盘棋,不只是“布局”,还有“中盘”的综合运作。既要看清楚目前的城市发展形势,还要善于整合、利用各方面的资源。现在一般对城市资源的理解主要是工业、自然资源等一些显性的资源。

其实,伴随着城市化时代的到来,许多看不见摸不着的文化因子,如天上的明月、山间的清风等隐性的资源,往往都是城市资源中十分宝贵的东西。接下来才是城市的空间布局与规划,也就是要搞清楚“我将如何成长”。

前面说过,一个城市有三种形态:经济形态、文化形态、空间形态。我们经常说的山水城市、园林城市,都是空间形态。

城市经营应该首先确立它的经济形态,并挖掘它的文化形态,充分利用产业和文化资源,制定发展战略,然后才是城市空间的布局与规划。

城市规划侧重于务实,通过具体的空间布局来落实城市的理念和发展战略,但是它必须在城市定位、城市发展战略确定之后。

只有在大的方向确定之后,城市规划才能做到有的放矢、持之有据,否则经常会导致城市规划“中看不中用”、脱离实际的结果。

城市经营还有另一方面的内容,就是城市形象的包装与推广,也就是“我将如何让世人认知自己”。应该明确的是,城市形象的背后必须要有足够的内涵做支撑,必须注重培育相应的产业链,否则“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以大连为例,20世纪90年代初期,大连开始了城市形象工程,主要做法是整治城市环境,建草地、修广场,搞服装节、做展览会,提出了“北方香港”的口号和“五个中心”说。

尽管现在来看,这些手段已经是再平常不过了,但在当时,成效非常显著。

凭借包装和推广,大连立即引起了世界的注意,引进了许多外资。当时大连开发区的发展仅次于浦东,形成了一股全国城市学大连的潮流。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