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6节:史前亚洲(4)

亚洲史 作者:(美)罗兹·墨菲


大约同时,下埃及也需要发展灌溉技术。公元前4000年后不久,底格里斯河与幼发拉底河交会处和尼罗河下游的村落开始扩大成小城市。下尼罗河的古城遗址已经被淤泥埋没,我们无从得知它们的名字或位置。但在美索不达米亚,首批真正的城市可能比埃及略早,包括了吾珥、尼普尔、乌鲁克和埃利都。它们的名字在保存于泥板上的世界最早书面文字中都有记载。

新石器时代的革命,随着金属加工的发达及青铜工具和武器(这是不幸的)的生产而完成。技术革新大概是不同时期在不同的地方独立进行的。不论是新世界还是旧世界,铜是最早得到加工的金属,因为有时能在地表上找到纯铜,而且不必精炼和熔化,就能敲打成相当固定的形状,尽管它不能形成利刃而主要用于装饰。约公元前4000年前,在美索不达米亚,经过持续地试验将铜与锡和铅按不同比例混合,产生了较硬因而可形成并保持锋刃的青铜。但应该记住,是农业剩余产品使得劳动分工成为可能,使一些人得以从事非农耕的职业,有更多空闲时间进行试验和完善手工业技艺,包括金属的治炼和加工。耕作农田、砍伐树木、建设城镇,都要求有更好的工具,这对文明的发展产生了进一步的刺激。

可能是通过贸易媒介,农业和灌溉技术从美索不达米亚和伊朗西部向东传播,最晚到公元前3500年,这两类技术已经在伊朗东部、阿富汗、俾路支及印度河流域边缘的很多地方得到充分发展,尽管新近确定古代原始农业村落的年代约为公元前7500年。到公元前3000年或更早,灌溉农业在印度河及其主要支流的洪泛区已经完全确立,出现了季风亚洲由新石器时代村落和小镇发展而成的首批真正的城市。印度河流域的主要农作物是小麦,大概是从西南亚引进的驯化品种而非野生原种。印度河流域文明的历史将在第4章叙述,那里将从有记录的历史而非史前故事讲起,也就是从大约公元前3000年到约公元650年的印度次大陆的历史。

1.3东南亚农业的发端

水稻几乎肯定原产于东南亚,它原本是孟加拉湾海滨或印度支那半岛几条大河流域的一种湿地植物。可能事出偶然,迄今在东南亚发掘的遗址表明,泰国北部和中部及越南北部是古农业丛集之处。后来的发掘表明,农业发端于河谷边缘的高地,而在海滨及近海地区,则除了采集和最初的种植外,还补充以捕鱼和在固定水域采集贝类。有理由认为,这个有着无间断生长期和充足雨量、拥有野生原始水稻和多种热带块根作物及木本作物的地区,应该最早完成了从野外采集文化到田间种植管理文化的过渡。

东南亚古代农业的发展大概以容易种植的块根作物为主体,因为在热带气候下只需把切片埋入地下即可。芋头和山药至今仍以这种方式在整个东南亚种植,而且能用最少劳动获得丰厚产量。但迄今未能找到它们古代起源的有力证据,更不用说确定年代了。水稻大概也是在这个地区的某处最早得到人工培植,但证据同样不完整且令人困惑。一切有机物在湿热气候下迅速腐烂,在长达千年时间里,除了石头、金属,也许还有些骨头和火烧后偶尔留下的炭屑,其他任何东西无法幸存。

现有的证据表明,大约到公元前8000年,或者可能与近东一样早,一个叫做和平文化的新石器时代晚期文化已经在现在的越南北部发展起来。这一文化留下的石制工具和其他遗存说明,从野外采集到拥有永久性固定村落的原始农业的过渡已经完成,不过部分村落还要依靠贝类。对较晚的泰国北部遗址的了解较多,但同样由于潮湿地区有机物的腐败,年代确定仍极困难。估计定居水稻农业的发端和首批青铜器的完成在公元前4500年到公元前2000年之间。少数几样可辨认的食物遗存究竟代表着野生或驯化品种,对此仍有争论,这其中就有稻米,粘在从最早期地层发掘出来的硬化的陶罐中。鸡和猪、青铜工具和武器等的遗存,还有在一个遗址上发现的大墓地,都表明是农业支持了数量如此巨大、技术如此先进的人群。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