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比知识更重要
在学习和生活中,我们常常提到创新。那么,究竟什么是创新,怎样才叫创新呢?简单地说,创新就是通过一种创造性的思维活动所达到的一种创造性的境界。关于“创新”,歌德有一个形象的比喻:
创新是以实际为依据的“精确的幻想”。
人类“星际航行三部曲”(航空、航天、宇航)的创意者,俄国数学家康士坦丁·齐奥尔科夫斯基就是一位“人类的伟大梦想家”。早在1883 年,他就在《自由空间》一文中,以惊人的想象力,提出了宇宙飞船、星际空间站、火箭列车、多级火箭等创意。蓦然回首,原来人类壮丽的宇航事业竟一直是按着一个当年26 岁的年轻人的伟大创意在发展的。
古往今来,许多享誉全球的创造性人才无不把创意作为制胜之道。
不少诺贝尔奖获得者都认为自己成功的关键在于创新意识,是创新意识让他们在别人未曾想到之时就提出了新的想法并加以实现。瑞典有位精明的商人开办了一家“填空档公司”,专门生产、销售在市场上断档脱销的商品,做独门生意。德国有一个“怪缺商店”,经营的商品在市场上很难买到,如六个手指的手套,缺一只袖子的上衣,驼背者需要的睡衣,等等。因为是填空档,一段时间内都不会有竞争对手。这样,由于他们勇于创新的共性,使他们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走在人前,创造了丰厚的财富。
创新是一种活力。一个人的知识是靠日积月累形成的,而相比之下,创新却是随时的。你对某个问题有独到的见解,你对某件事情有独特的创意,就构成了创新的过程。而这一过程往往能激活人们沉睡的心灵,从而改变事物的进程。
发明家爱迪生8 岁开始上学,但仅仅读了三个月的书,就被老师斥为“低能儿”而撵出校门。然而,这位“低能儿”却通过自己的创意,除了在留声机、电灯、电话、电报、电影等方面的发明和贡献以外,在矿业、建筑业、化工等领域也有不少著名的创造和真知灼见。他一生共有约两千项创造发明,为人类的文明和进步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创新的可贵之处在于它源于知识并高于知识。正如爱因斯坦所言:
“想象力比知识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包括着世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
《纽约时报》曾大胆推出了未来10 年有望梦想成真的一些科技创意:设法培植出整齐划一的草坪;生产出决不会发生车祸的新型汽车;生产出会设定超级气象预测新模式的电脑;制造出具有扫描脑波、化验尿液等功能的智能浴室……可见,知识在改变着我们的现实生活,而创新则在设计着我们的未来。
所有的事例都在告诉我们,在平时的生活和学习中应加强自身创新意识的培养,因为很多知识是相对固定的东西,而创新可能随时随地出现。一个做事知道灵活变通的人,当然比一个做事刻板、墨守成规的人更有创造性。
科利华软件集团总裁宋朝弟曾说:“信息网络的全球化架构使人类生活的秩序和结构发生了根本变化。人才,尤其是信息时代所需的人才,最重要的是智慧,而不是知识。软件是科学和艺术的结合,最需要的是人的创意,对惯性的打破。人在意识上的跃进将会给软件企业发展带来质的突变。”
因此,我们不仅要牢记“知识就是力量”,还应懂得创意更有力量。
知识使人明理,创新则推动社会的进步。从这个角度讲,创新比知识更重要。
没有知识用什么来创新
上面我们提到,从知识使人明理,创新推动社会进步这个角度讲,创新比知识更重要。但是,不知你是否发现,无论是康士坦丁·齐奥尔科夫斯基“星际航行三部曲”的构想,还是爱迪生的发明,他们所得出的创意,无不建立在丰富的知识上。
拉链有一个缺点,上下拉动的时候锁扣不经意间就把衣服边夹住了。这时不仅再也拉不动,还容易把衣服和锁扣弄坏。1984 年,某学校高一学生在锁扣的上下两边各加一片椭圆形的金属片,这样,拉动拉链时,金属片就会把衣服边推开,使锁扣顺利通过。这样一来,就再也不会夹住衣服了。在这一创造中,拉链成了主体,此项发明获得第二届全国青少年科学发明创造竞赛一等奖。
试想,如果该学生是个文盲,对生产拉链的知识及拉链存在的缺陷一点都不了解,又如何有这样的发明创造呢。
纳尔逊和罗森伯格认为,创新本质是“更新”,它包括新颖的产品设计和加工过程,而这一过程必须以知识和组织能力的获得为前提。
海带不仅是一道好菜,还是一味良药,对治疗大脖子病有较好的疗效。味精是人们在炒菜或煮汤时所用的一种调味剂。一个来自海里,一个出自工厂,两者好像风马牛不相及,为何扯到了一起?故事是这样的:
一天,日本帝国大学一名叫池田菊苗的化学教授,回家喝汤时不觉一愣,连忙问妻子:“今天的汤怎么这么鲜美?”接着他用勺子在碗里搅动了几下,发现汤里除了黄瓜外,还有一些海带。他以科学家特有的机敏和兴趣,对海带进行了详细的化学分析。经过半年的研究,他发现海带中含有一种叫谷氨酸钠的物质,并给它取了一个雅致的名字——味精。后来他又进一步发明了用小麦、脱脂大豆为原料提取谷氨酸钠的办法,为味精的工厂化生产开拓了广阔的前景。
不难发现,创新能力与知识密不可分:创新能力以知识为基础,知识经过创新向新的知识变迁。知识与个体的结合过程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在这一动态过程中知识较大程度地影响着个体创新能力的形成。
.知识形成为创新打基础任何科学知识的发展都是简单知识通过不断创新而形成的,而这里的创新通过了几代甚至几十代人的努力。新知识正是后人通过对前人所形成的知识的掌握后,创新出来的产物。由此可见,创新需要有一定的知识作为基础,否则,创新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知识理解为创新激发灵感创新结果一般都是以一种新知识的形式表现出来,而在创新活动开始以前,创新结果往往是以一种不确切的知识出现。因此,我们只有对所掌握的知识充分深入地理解,才可能激发创新的激情。
.知识运用为创新提供可能人们的实践活动就是运用知识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我们通过对现有知识和原有知识的不断重组、融会贯通,才可能得出新的东西。
因此,知识的运用为创新活动提供了现实可能性。如果没有知识的运用过程,就不可能有创新的产生。
.知识积累为创新形成背景知识为创新提供基础,而创新结果又成为新的知识,知识的不断充实为创新提供了一个很大的背景。在这个过程中,因为知识而产生创新,又由于创新而产生新的知识,如此循环往复向前发展。
从本质上看,知识是创新实现的基础,任何创造发明都是知识的表现形式。能否最大程度地激活我们的潜能,提高创新能力,知识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我们要不断学习和掌握新的知识,让自己变得睿智、与众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