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一、袁世凯集团的兴起(10)

变革中的危机 作者:楚双志


(2)武职人员

田恩来,兖州镇总兵;龙殿扬,曹州镇总兵;张大鹏,临清营副将;印格,寿张营游击;孟标,台庄营参将;吕奎,即墨营参将;王朝清(改名朝勋)兖州右营守备;雷振乾,即墨营守备;刘安邦,濮州营守备;王福官,曹州中军守备;宋寀庆,抚标守备;黄占元,曹州营游击;吴全发,登州营都司;于相平,抚标右营守备;周桂林,临清营都司。

以上为实缺各镇武职人员。

周鸿书、吴耀远(副将加总兵衔)、董德成(副将)、陈朝发(参将加副将衔)、张凤仪(参将)、邱道元、张居仁(参将)、刘福新(参将)、张明德、花凤魁(游击)、汪正和、王春高、张振基、马成功、孟继夏、王明(游击)、何其昌( 守备)、顾相魁、李毓德、吴金喜、王春才、曲辅廷(都司)、邱镇荣、赵启清、邢得芳、郑彦仪、张向明、徐德富(都司)、郭成、吴志宏、刘振兴(副将加总兵衔)、朱康仁(参将)、陈贵安(都司)、马清林、刘福元(守备)、刘文德、王启荣、吴英杰、金大泰、朱维发、龚得九、张长清、丁得腾、张孝忠(补用守备)。

以上是无实缺的部分武职人员,其中可能有一些是服役于武卫右军先锋队之内,他们部分因参加河工而得保奖。

(3)河工受奖文武人员

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夏,山东河工正吃紧之时,河堤决口180丈。袁世凯亲赴工地督工,且使用武卫右军工程营的最新工具与炸药救急,与武卫右军先锋队多营兵工(步队),均能及时抢救,九月二十八日(11月8日)保奖人员一批,其名单如下:

文职:李继纲(以道员分省补用);蒋浚启、陆嘉谷(候补知州)、阮忠枢(分省试用同知)、朱猛(皆以知府补用);萧凤文、车保成、何澍(皆以知州补用);秦鼎、汪寿熙、邹英麟(皆以知县补用);丁达意(工程总办降调道员,继续总办工程)。

武职:吴志宏(总兵记名简放)、郭成(副将赏戴花翎)、朱康仁(副将,加总兵衔)、张勋(副将)、张士造、黑鸿甲、陈贵安(游击,加副将衔)、王得坪、聂汝清、卢永祥、束兆瑛(都司,加游击衔)、唐天喜、张永成、曹锟(补用都司)、李得顺、朱家余、朱长安、张在祥(补用守备、加都司衔)、裴家兴(千总、加守备衔)。

以上文武职人员,多是武卫右军与武卫右军先锋队现职人员,袁世凯对他们颇具厚望,故尽量给他们立功保奖的机会。

(4)江南自强军的重要将领

袁世凯任山东巡抚的时候,扩充武卫军并不是他增加自己权力和为将来准备机会的唯一办法。他在这一时期中的军事妙计,还包括取得张之洞的自强军的指挥权。六月初二(7月17日),朝廷上谕:“江南自强一军,著刘坤一饬调前往山东,交袁世凯酌量分布,督饬训练,务成劲旅。”对于这一举动,张之洞颇感诧异与表示不满,他曾致电刘坤一,询问调动的原因。刘也奏折朝廷提出异议,表示不同意把已训练渐有成效的自强军调走。袁世凯也装模作样地上奏要求取消此议,说什么自己“材与力均有不逮,与其贻误于日后,曷若直陈于事前”。但朝迁坚持未允,批其“勿庸固辞”。显然,“尽管袁氏提出异议,但如果事先没有得到认可,把这样精锐的部队调给他指挥是不太可信的。事实上,这件事必然早就由他撺掇好了。也可能他觉得他的地位已经足够巩固,因此敢于去踩长江流域那个强有力的总督的脚指头。”此时自强军步、马、炮队十一营,约有3000人,由全军统带兼第八营管带、记名总兵张腾蛟与全军营务处兼第一营管带、记名总兵卢国泰统率带至山东,交给袁世凯,归入袁世凯集团行列。此军后随袁世凯入直,曾随段祺瑞、倪嗣冲在冀南剿拳。驻保定之时,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张腾蛟、卢国泰先后病故。袁世凯调武卫右军记兵总兵、自己心腹赵国贤接充。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赵调宿卫营统带,袁世凯再派自己十分信任的武卫右军右翼第三营统带、新授正定镇总兵徐邦杰接任。至此,此军将士已完全与武卫右军混成一体,成为袁世凯集团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并于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在南苑正式改编为北洋军的第六镇。江南自强军移交给袁世凯这件事表明,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秋,“中国最优秀的三支军事部队中已有两支在袁的控制之下。两者虽然都比较小,但是却可以成为一支大部队的有价值的核心。”袁在山东时期所接纳的这些成员与军事力量,为他不久在新政中迅速扩张私人集团的势力奠定了雄厚的基础。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