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适9岁时开始看小说。这是课外读物,但在那读经的时代,老师是不让读的,因此只得偷偷看。一天,他在四叔家一间小屋的废纸堆里,无意间捡到一本破烂而又没头没尾的《水浒传》,里面讲的是“李逵打殷天锡”的故事。他一口气看完后,觉得书中的人物故事新奇而有趣,于是各处寻找“小说”(当时叫“笑话书”)。后来果然找到了全部的《水浒传》,而且还借来了《三国演义》。从此在他那幼小的心灵深处,又开辟了一个新天地,以满足他求知的欲望。当时供给他这种“笑话书”的人,主要有他三哥、二哥及族叔胡堇人(近仁)等。他的两位兄长都在上海进过梅溪书院,又做过南洋公学的师范生,所以他们有这类书。他们每次回家都带些回来,这自然也就成了胡适的了。他近仁叔,十几岁时就考取了秀才,有才华,比胡适大四岁,家中藏书不少,常把“小说”借给他看,而且还相互比赛,看谁看得多。在这样的环境影响和培育下,他相继又看了《红楼梦》、《儒林外史》、《聊斋志异》、《薛仁贵征东》、《七剑十三侠》、《正德皇帝下江南》、《五虎平西》、《粉妆楼》等书。此外还阅读了一部翻译小说《经国美谈》,讲的是希腊爱国志士的故事。这是他二哥由上海带回来唯一的一部外国小说。他前后共读了30多部,于是眼界大开,脑子里故事越来越多,因此家族中的姊妹们常聚在一起,要他讲书给她们听。每次讲完后,她们都去泡炒米,或是做鸡蛋饭请他吃。胡适说,这样讲书,逼使他把古文翻译成绩溪本地话,使他进一步了解了古文的文理,所以他14岁到上海读书时,就能做很像样的文章了。看小说还有一个好处,使他在不知不觉中得了不少的白话散文的训练,把文字弄通顺了。这对他后来的教育事业很有用,所以他说:教育家要读小说。
然而,读小说如果不加选择,混读一气,这也是不好的。胡适读了几十种小说,其中有好的如《红楼梦》、《水浒传》等,但也有一些不好的作品,读了会受其不良影响,特别是儿童时代。在这方面,胡适深有体会,所以他后来回忆说:“以家人干涉之故,所读小说皆偷读者也。其流毒所及盖有二害,终身不能挽救也,一则所得小说良莠不齐,中多淫书,如《肉蒲团》之类,害余不浅。傥家人不以小说为禁物而善为选择,则此害可免矣。二则余常于夜深人静后偷读小说,其石印小字之书伤目力最深,至今受其影响”。 这些是胡先生经验之谈,发人深省!
胡适念私塾时的课外活动很少。由于他身体弱,母亲也不让他随便乱跑,养成一种爱静不爱动的性格。无论在什么地方,总是“文绉绉的”,人们给他一个绰号叫“臧先生”。有一次,他跟村里的孩童在玩“掷铜钱”,一个长辈走过,笑着对他说:“臧先生也掷铜钱吗?”这是一句玩笑话,胡适听了觉得不好意思,的确有失“先生”身份。打这以后,他参加童友们的游戏就更少了。课余的时间几乎全部用在看小说上,有时跟着大人(庶祖母)到田里“监工”割稻,他也不顾一切,只管看自己的小说。到十一二岁时,稍微活泼一点,有时跟一群同学找几根木棍做刀枪,戴上假胡须,在田里做戏。大家多半派他充当文角儿,如诸葛亮、刘备之类的角色。他说,只有一次我做史文恭,被花荣一箭从椅子上射下去,这是我最活泼的玩意儿了。从上所述,可见他的课外活动是非常有限的。正因如此,他有充裕的时间来搞好学习,而且也养成了一种读书的好习惯。他生活很有规律,每天起得早,总是第一个到学校。到了便坐下来读书,等老师来了,背完书才回家吃早饭。下午继续念,直到天黑才放学。晚上还要念夜书。经过这样严格训练,加上他的聪明好学,他的进步很快,同时养成了爱读书的好习惯。所以他说,9年的生活,只学得读书写字两件事,在文字和思想方面,不能不说是打下一点底子,但别的方面诸如音乐、图画等就没有发展的机会了。
经过9年私塾的学习,胡适受到了良好的启蒙教育,但做人方面的训练如何呢?胡适说:“在这一点上,我的恩师就是我的母亲。”他母亲望子成龙,居孀守寡,教子极严。每天天刚亮,就把他叫醒,披上衣服坐着,然后训诫他说:昨天做错了什么事,说了什么错话,要他认错改正;并且要他用心学习。有时向他讲述他父亲的种种好处,并说:“你总要踏上你老子的脚步,我一生只晓得这一个完全的人,你要学他,不要丢他的脸出丑。”有时说着说着并流下了眼泪,母子默然相对到天亮,她才把衣服给儿子穿好,催他快上学去。胡适常常是最早一个到学堂。因为学堂门上的锁匙放在老师家里,所以他总是到老师家里去取,而这时老师家里人都还未起。他轻轻地敲敲门,里面就有人把锁匙从门缝里递将出来,他接到手,然后跑到学堂把门打开,坐下读书。这也成习惯了。
平时胡适在家做错了事,他母亲从不在人前责备他,而只用严厉的眼光一瞅,胡适就吓住了。到了晚上人静时候,他母亲才关起房门教训他;有时罚跪,或者是拧他身上的肉,无论怎么重,都不许他哭出声音来。胡适说,“她教训儿子,不是借此出气叫别人听的。”有一次秋天夜晚,为穿一件衣服,胡适说了一句调皮的话,“娘(凉)什么!老子不老子呀!”她母亲听了,当时没说什么。到晚上重重地处罚他。胡适跪在地下,他母亲在一旁气得发抖,说你得了老子是多么得意的事,好用来说嘴。胡适跪着直哭,不住地用手去擦眼睛。不知擦入了什么细菌,后来竟害了一年多的眼病,左医右医也医不好。有人说可以用舌头去舔,她妈真用舌头去舔他的眼病。胡适长大成人后,思念此景此情,称赞他妈是慈母兼严父。
胡适母亲因是后妈、寡妇的关系,所以在家里常受胡适哥哥、嫂嫂们的气。胡适大哥是个败家子,而他的老婆也是个不懂事的人,她与胡适的二嫂常常闹意见,并迁怒于他妈。胡适曾回忆说:“二嫂生气时,脸色变青,更是怕人。他们对我母亲闹气时也是如此。我起初全不懂得这一套,后来也渐渐懂得看别人的脸色了,我渐渐明白,世间最可厌恶的事,莫如一张生气的脸,世间最下流的事,莫如把生气的脸摆给人看。这比打骂还难受。”胡适小时候,跟他大哥的女儿、二哥的儿子在一处玩,如果发生争执,总是胡适吃亏,不管有理或没理,胡母总是责备胡适的不是。要他事事让着他们。这且不说,他大嫂、二嫂还要打孩子来出气,一面打,一面用尖刻的话,骂给别人听。他母亲装作没听见,忍着。有时忍不住,便躲在屋里哭。开始哭声很低,慢慢才大哭起来,直到胡适那位嫂子敲门进来,捧着一碗热茶走到她床边,劝她几句,她才伸手去接茶,止住哭声。每经过这样一次风波,家里才得安静一两个月。胡适晚年回忆家事时说:“我的母亲二十几岁就守寡,那时在大家庭里受的气,又是营养不足,也只活了40多岁。”并称“我在《四十自述》里没有写我的三嫂呢!我三哥过继出去,后来穷得什么都没有了,我母亲又接他回来,从此我母亲受气更大。”又说:“我在大家庭里看见母亲受的气,——我写《四十自述》时很客气的,还有许多都没有写出来。”由此可见,胡母在那个中落的封建家庭里,过的是什么日子。胡适从小跟母亲生活在一起,由于母亲的言传身教,使他学到了许多在书本上学不到的知识,这对他的成长,和为人处世都有很大的帮助。他说:“我母亲待人最仁慈,最温和,从来没有一句伤人感情的话。”又说:“我在我母亲的教训之下住了9年,受了她的极大极深的影响。我14岁就离开她了。在这广漠的人海里独自混了20多年,没有一个人管束过我。如果我学得了一丝一毫的好脾气,如果我学得了一点点待人接物的和气,如果我能宽恕人,体谅人,——我都得感谢我的慈母”。
胡适父亲崇信宋明理学,不相信迷信,因此在他家大门上贴上“僧道无缘”的红条子,以示与俗有别。他死得早,本人的思想没有来得及传给胡适,但他编写的《学为人诗》、《原学》这两部书都是以理学为指导思想的,胡适自幼读它,自然受理学遗风的影响。有一天胡适读朱子《小学》,念到司马光家训中论地狱有这样的话:“形既朽灭,神亦飘散,虽有锉烧舂磨,亦无所施。……”使他高兴直跳起来,因为在他思想上可怕的地狱惨状及各种鬼怪,原来并不存在。因此他也就再不怕鬼神、地狱,不怕来世变猪狗。思想认识有了提高,后来读了《资治通鉴》里记载范缜反对佛教的故事:范缜著《神灭论》,以为“形者神之质,神者形之用,犹利之于刀。未闻刀没而利存,岂容形亡而神在哉?”此论一出,朝野喧哗,难之,终不能屈,云云。读了这段文字,更使他不相信鬼神了。胡适自己说,他十一二岁时,便已成为一个无神论者了。13岁那年的正月里,他到他大姐家去拜年,住了几天。回来时有他外甥砚香及一个长工同行。行至半路,到中屯他外婆家休息;不一会儿出村时,见有个三门亭,他们走了进去,只见里面供着几个神像。胡适无所顾虑地指着神像对外甥说:“这里没有人看见,我们来把这几个烂泥菩萨拆下来抛到茅厕里去,好吗?”这突如其来的几句话,可把他外甥吓愣了,一时不知如何回答是好。长工赶忙劝阻说:“臧舅,菩萨是不好得罪的。”胡适听不进去,捡起石块就要砸菩萨。正在这难解难分时,村子里有人来了。长工和外甥才把胡适拉走。
回到家后,当晚是正月十五元宵节,胡适陪客吃饭喝了一杯烧酒,没想到就醉了,于是在院子里大喊:“月亮、月亮、下来看灯!”其他孩子听见,随声喊叫:“月亮、月亮、下来看灯!”霎时间惊动了四邻。他母亲赶快出来把他找回去,以为真是醉了抱在怀里。这时,他大姐家那个长工走过来轻声地对他妈述说了今天路过中屯村打神像的经过,并说:“他今夜嘴里乱说话,怕是得罪了神道,神道怪下来了。”他母亲是个吃斋念佛的,一听此话,急得了不得,赶快向空中祷告,求菩萨宽恕,并许下将来一定亲自到三门亭烧香还愿。第二天胡适平安无事,他妈妈自然高兴,教训了一番,但没有打他,也没骂他,后来,按乡俗买了猪头、香烛纸钱,到中屯三门亭谢罪还愿。胡适也只好随着大人恭恭敬敬行了跪拜礼。后来他说,这是比挨打还更难为情的责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