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母亲、未婚妻与女朋友(2)

胡适 作者:白吉庵


1914年6月胡适在康奈尔大学毕业。这期间不知怎的特别想家,思念母亲与冬秀,在《思家》一则日记里,责备自己不该远离祖国,他说:“吾母所生仅余一人,十年倚闾之怀,何忍恝然置之?吾母虽屡书嘱安心向学,勿以家事分心,然此是吾母爱子之心,为人子者,何可遂忍心害理,久留国外、置慈母于不顾耶?”随即引诗王粲《登楼赋》中的诗句说:“虽信美而非吾土兮,曾何足以少留?情眷眷而怀归兮,孰忧思之可任?”以此来抒发自己的乡思情。与此同时,他又写了一封家信,其中送冬秀一张相片,并在背面题诗一首云:

万里远行役,轩车屡后期。

传神入图画,凭汝寄相思。

(以室中读书图寄冬秀,适三年五月)

这诗发自内心,表达了对远方情人的怀念,且有自责之意。这种思想感情在同年12月的一封信里,尤为明显,他说:“适去国四载又半,约民国五年之秋可以归国,今尚须再留一年半。每念去国日久,归娶之约一再延误,何以对卿。然适今年恰满23岁(以足年计),卿大于适约一岁。再过二年,卿26岁,而适25岁,于婚嫁之期,未为晚也。西方男女嫁娶都迟,男子三十、四十始婚者甚多。以彼例此,则吾二人尚为早婚耳。”江冬秀接到这封信后,寄函慰勉他说:“12月13日赐函捧读欣然,秀小影已达左右,而郎君玉照亦久在秀之妆台。吾两人虽万里阻隔,然有书函以抒情悃,有影片以当晤时,心心相印,乐也何如。所云婚约一再延误等语,在郎君固引咎之词,但何薄视秀耶。秀虽一妮女子,然幼受姆训,颇闻古人绪余,男子生而张弧悬,矢志在四方。今君负笈远游,秀方私喜不暇,宁以儿女柔情绊云霄壮志耶。此后荣归不远,请君毋再作此言,令秀增忸怩也。”从以上信件来往中,可看出他俩虽是媒妁之言,但彼此还是有情有义,愿意共同遵守婚约,希望有朝一日,能成花烛之好。

胡适于1914年6月17日正式大学毕业。之前数日曾到女生宿舍访过一个女同学。这是他进康奈尔大学后的第一次,因此联想很多,故在日记里发了一通议论,对自己的性格作了一番检讨,认为有必要改变过去自己的那种孤僻的个性,所以他说:“余甲辰去家至今甲寅,十年之中,未尝与贤妇人交际,即在此邦,所识亦多中年以上之妇人,吾但以长者目之耳,于青年女子之社会,乃几裹足不敢入焉。其结果遂令成一社会中人,深于世故,思想颇锐而未尝不用权术,天真未全漓,而无高尚纯洁之思想,亦无灵敏之感情。吾十年之进境,盖全偏于智识一方面,而于感情一方面几全行忘却,清夜自思,几成一冷血之世故中人……今后当注重吾感情一方面之发达。吾在此邦,处男女共同教育之校,宜利用此时机,与有教育之女子交际,得其陶冶之益,减吾孤冷之性。”胡适在大学学习期间,交友极广,但与女同学却很少往来,这可能是思想上有所顾虑,因他是已经订过婚的人了,与其他同学不一样。再说生活压力也大,经常要寄钱回家赡养高堂。他母亲也时常来信诉穷,并要他在外“紧手为贵,每年须筹洋贰佰元,以济吾需,万万不可忽也”。胡适为了孝敬母亲,他一方面从生活费中节约一部分钱,定时寄回家,有时五元、十元也寄,另方面就是多方面写文章,将所得稿费再补贴上。基于这些原因,不敢深交女友。经过这次检讨,胡适在交际方面思想解放了,于是与女朋友的交往更为频繁。这时他有一个女朋友名叫韦莲司(H.S.Williams)她的父亲是康大地质系教授,她家住绮色佳,本人在纽约学习美术。胡与韦女士思想见解较一致,韦女士也是支持和平主义与大国主义的人,胡适受影响不小。“此女性格与众不同:不尚服饰、衣服,数年不易,其草冠敝损、载之如故。又以长发修饰不易,尽剪去之,蓬首一二年矣。行道中每为行人指目”,但自己不以为怪。胡适很欣赏地说,她有“狂狷”之士风。这位女士与胡适彼此交往无拘无束,胡适在给母亲的信中说:“在此邦所认识之女,以此君为相得最深,女士思想深沉,心地慈祥,见识高尚,儿得其教益不少。儿间与谈及吾母为人,女士每赞叹不已,嘱儿问母安好,吾母如有暇,亦望以一书予之”。后来韦女士与胡适的母亲还有礼节性书信往来。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