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洋法政专门学堂是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袁世凯授命创办的,建成于1907年4月,同年7月开始招生。按计划当年招收专科和简易两科学生。简易科分职班和绅班两个班,各150人,分别学习司法和行政,培养审判人员、律师和地方自治的行政管理人员,学制较短(实际读了一年半)。专科200人(入校后分英文、法文、德文3个班),“以造就法政通才为主”,先学3年预科,转为正科后再学3年,共6年毕业。凡毕业的学生由学校“拟请照分科大学堂或高等学堂奖给出身,其成绩优者,并可遣赴东西各国留学”。专科招生是面向全国各省的,考试较为严格,要考两场:第一场国文,出经义、史论题各一道;第二场外语和算学。每场考试早晨7点入场,下午5点交卷,长达10个小时。考生要带食物,很像以往的科举考试。李大钊有幸被录取,在永平府中学学了两年英文和自然科学课程给他帮了大忙。
在法政学堂就读费用是较高的:每月学费3元,膳费5元,此外操衣(体育课和做操时用的统一服装)、纸笔及其他零用钱概归自备。算起来,一年至少120元以上。李大钊读中学时,家中负担膳宿费已感勉强。在他考入法政学堂前后,祖父不幸去世,家中剩余的一点积蓄大半被老人的女儿、女婿“‘踢荡’干净了”,上学的费用成了问题。多亏妻子想方设法,典当挪借,使他免于辍学。就这样,1907年9月2日,李大钊开始了6年的法政学习之旅。
作为国内第一所正式法政专门学校,又膺有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之命,学堂各项工作都较正规。课程是比照京师大学堂设置的,既有大清会典、大清律例等清代法律典章内容,更多则是政治学、政治学史、经济学史、比较宪法、比较行政法、地方自治论、中国法制史、选举制论、警察学、商业通论、民法要义、外交通义、外国贸易论、刑法总论、财政学、经济学原理、应用经济学、货币论、银行论、外交史、最近世界政治史、社会学、中外通商史、国际公法、国际私法统计学等近现代社会科学科目。外语教学也很受重视。李大钊除继续学习英语外,开始学日语。每周上36节课。有的课由外籍教师直接用外语讲。因此,学习十分紧张,负担相当沉重。
李大钊在这个时期改用“钊”(勉励之意)作自己的名字,以及他后来的学识与文章表明他在学习上是十分勤奋刻苦的。众多新学科、新知识,对于他这个求知欲极强的青年来说,不但不成其为负担,相反,还常常给他带来兴奋和快乐。
他给同学的印象是穿着朴素、品行高尚,富于侠义之气,而且见识卓拔、学问充实、能文善诗。尤其文章行文豪放、感慨淋漓,“明可以薄汉霄(接近极高的天顶),幽可以泣鬼神,坚可以铄金石;悲歌激昂,摧山岳而震鲲鹏”。在大家的心目中,他正是著名的唐代文学家、思想家韩愈说的那种燕赵感慨悲歌之士。
然而,此时李大钊心底里还有着同学们难以觉察的苦闷。18年来抚养、疼爱自己的祖父去世给他带来极大悲伤。祖父身后家务纠纷引起的烦恼,妻子生活陷入困难使他产生的惦念,或许还有对出生不久即夭折的女儿的痛惜……这一切,使他时时感到心情沉重。而这种个人不幸又同当时边警不断、国势衰颓、危机四伏、民生凋敝的社会现实给他人的忧虑交织一起。他内心长期处在压抑之下。
入校后第二年,他写下了这样的诗句:
荆天棘地寄蜉蝣,
青鬓无端欲白头。
拊髀未提三尺剑,
逃形思放五湖舟。
久居燕市伤屠狗,
数觅郑商学贩牛。
一事无成嗟半老,
沈沈梦里度春秋。
感慨韶华似水流,
湖山对我不胜愁。
惊闻北塞驰胡马,
空著南冠泣楚囚。
家国十年多隐恨,
英雄千载几荒丘。
海天寥落闲云去,
泪洒西风独依楼。
他觉得自己好比布满荆棘土地上生命短暂的蜉蝣虫,虽当青年之时,头发却要斑白了;遗憾自己没有像蒋卫平那样下决心去军事学校,以便将来挥剑跃马,疆场杀敌,反而同春秋时越国大夫范蠡那样放舟五湖,远离政事。
他又把自己比作战国时期志不得申,流落燕国与屠狗者为伍时心怀感伤的义士荆轲,为了探讨救国之道,曾多次寻找巧退秦师的爱国商人弦高那样的志同道合者,却不能得;如今事无一成,人似半老,如在梦中,昏昏沉沉地度日。
他感慨韶华似水,面对湖光山色只觉不尽忧愁。虽然听说北国发生了令人震惊的边患,却也只能像做了郑、晋两国囚徒的楚臣钟仪一样,仅仅以不摘掉楚国的帽子来尽爱国之心。想到国家多年来屡屡受辱,仇恨累积,几千年雄居东方的祖国如今几乎成为荒原土丘;望着海面天空慢慢飘去的云朵,感到一丝悲凉的西风吹过,小楼里面孤独的他不禁潸然泪下。
悲凉的诗篇诉说了李大钊深深的忧国之情和壮志未酬的遗憾。他把自己的书斋命名为“筑声剑影楼”。
所谓“筑声”,取意荆轲的好友高渐离击筑的乐声。高曾在荆轲流落燕市时为其击筑排遣烦恼,在其行刺秦王出发时为其击筑壮行,后又用筑声吸引秦王,用筑击杀秦王,以至被杀,成为同荆轲齐名的义士。“剑影”之剑即宝剑之剑,亦可喻荆轲刺秦王的“匕首”——短剑之剑。
“筑声剑影”隐意可有数层:
其一,自己未能从军征战杀敌报国,只是在书斋里似闻筑声,似见剑影,以荆轲、高渐离志不得申时的境地自比;其二,以荆轲和高渐离诸义士为理想的人格榜样,每向往之;其三,以学文为习武,把精研法理比作击筑舞剑,为将来报国杀敌而学习本领。
李大钊就是在这种心境下,在这座“筑声剑影楼”内整整奋斗了6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