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探寻乱因 (3)

李大钊传 作者:朱志敏


对于群德衰落的认识使李大钊找到了民初国家混乱的深层原因。这就是“民力”薄弱导致民权旁落。

他认为:“权之为物,其本体原具有一种实力”。将它放到某处,某处必须有相应的力与之相称,“否则未有不颠堕者”。

民权之于民众之间的关系也是如此。民没有承受权力的能力,即使有人为其夺取权力,但却不能勉强将该权力附置于民众身上,那么,权力决不会被民众掌握,只不过如行云流水,石头瓦块存于空间,何况那些“黠诡武健之夫”奋力从“独夫一姓”的王朝手中夺下权力,不能不产生对权力的“涎羡觊觎”之心,图谋将其窃为己有,政争、兵争因之而起。这就是民国成立,非但人民没有享受民权的喜悦,民生反而“益沦为涂炭”的根本原因。

如此说来,共和有什么罪过呢?“豪暴”亦无足忧虑,可哀可叹的不过是“民德之衰、民力之薄”而已。

李大钊写道:“民力宿于民德,民权荷于民力,无德之民,力于何有?无力之民,权于何有?”由此说来,民权旁落的最终根源还是在于“民德”的衰落。

“民德”的改进只能靠教育、培养。于是,李大钊把国民教育看做是“所关至钜”的“培根固本之图”,呼吁那些他认为以往是革命分子,现在是“拔剑击柱”、“夸功”争权的人“奋其奔走革命之精神,出其争夺政权之魄力,以从事于国民教育”。

这里表达了他对反对袁世凯的国民党人的批评态度,也确实反映了他对当时救国道路的一种思考。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