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六、“第二条路线联盟”(2)

王明传 作者:戴茂林


被称为“工人反对派”骨干之一的吴福海回忆说:

“我们提出要反对校方的官僚主义,实际上就是反对校长米夫的领导。那时,墙报上出现过一幅漫画,把米夫画成脱离群众的官僚主义者,手中夹着一个大皮包,神气活现的样子。有些文章还揭露了官僚主义的种种表现。支部局的一些人明确表示拥护米夫,不同意反对校方官僚主义的提法,但是他们的人数较少,我们多数人则主张反官僚主义……也有少数同学赞成支部局的观点。”“由于两派的对立和斗争,有的同学到中共代表团去反映情况。中共代表团负责人瞿秋白、张国焘为此到劳动大学讲过话,他们表示支持多数派的意见,要求大家听中共代表团的话,反对无原则的斗争等等。我们还找过当时在莫斯科的邓中夏,他是工人运动的领袖,和我们工人学生比较接近,他对我们比较支持。但是,支部局王明等人,以米夫为靠山,根本不把中共代表团放在眼里,对代表团的意见不加理睬。我们一些工人学生看到王明等人对待中共代表团的轻蔑态度非常反感。”

虽然这批工人出身的学生不为王明教条宗派的拉拢所动,而且公开抵制他们的宗派活动,但一些法国华工出身的同学,由于对国内的情况不了解,认为王明等人是支部局党的代表,是“真正的布尔什维克”,所以轻信了王明等人的指使,充当了王明教条宗派的帮手。“他们在开会时充当啦啦队,或者打手,上台去揪斗发言者,或者在台下鼓噪”,起了不好的作用。

由于来自国内的这批工人出身的学生成为王明教条宗派的新障碍,也自然成为他们打击的新目标,而且要通过打击这批工人出身的学生来打击瞿秋白为首的中共代表团。于是,他们先给这些工人出身的学生扣上“工人反对派”的帽子,说他们搞分裂党的“派别活动”,“破坏学校的教学秩序”;进而又指责中共代表团是“工人反对派”以及“第二条路线联盟”的后台。并把攻击的矛头集中在代表团的负责人瞿秋白身上,给瞿秋白扣上了“调和路线”、“布哈林分子”、“右倾机会主义”等帽子,进行诽谤和攻击。

“我们经常听王明、博古等人在背后说他(指瞿秋白)也是‘调和路线’。”

“王明一伙最恨的是瞿秋白同志,因为他在共产国际和中共内部威信较高,不用说是他们夺权的主要对象,必欲打倒之而后快。‘中大’内部经常有人散布流言蜚语攻击代表团同志,对瞿秋白与邓中夏同志,甚至在墙报上公开画漫画丑化他们的形象,进行人身攻击。”

“王明等人在劳动大学搞宗派活动,他们所攻击的主要对象是瞿秋白。瞿秋白在党的‘六大’以后是我党驻共产国际的代表团团长,他常到劳动大学来了解情况,同大家交谈。他支持同学们的合理意见,对王明等人的错误言行进行了批评斗争。王明等人因此对瞿秋白恨之切骨。大约在1929年,苏共开展清党运动,清除托洛茨基分子、布哈林分子和季诺维也夫分子。王明等人趁此机会,对瞿秋白造谣中伤,恶毒攻击。他们诬蔑瞿秋白是什么‘布哈林分子’、‘右倾机会主义’,是‘反对中共中央’的,并造谣瞿秋白参加了劳动大学里一个叫做江浙同乡会的党内小组织派别(事实上,关于江浙同乡会问题,早在1928年已澄清),如此等等。”

瞿秋白是我党早期领导人之一。大革命失败以后,在中国革命的危机关头,他主持召开了党的“八七”会议,确定了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成为当时中国共产党的主要领导人,为实现中国革命的伟大转折作出了突出的贡献。当然,瞿秋白在担任党的主要领导工作期间也曾犯有“左”倾错误,但他一旦发现错了就勇于承认错误。在党的“六大”作的政治报告中,他公开进行了自我批评,并深刻论述了“左”倾盲动主义的危害。担任中国共产党驻共产国际代表团的负责人之后,他抱着病体,为中国革命事业而辛勤工作。随着王明教条宗派为夺取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权力抓紧进行宗派活动,瞿秋白为了维护中国党的独立自主和团结统一,与他们进行了公开的斗争。他批评王明等人的宗派活动,支持广大同学反对宗派活动的斗争,但又告诫同学们要以党的利益为重,不搞无原则的斗争。对于米夫支持王明教条宗派夺取中国共产党权力的行为他极为反感。1928年9月,他曾向共产国际东方部部长库西宁提出撤换米夫中山大学校长职务的建议。虽然当时米夫被联共中央和共产国际称为中国问题的“专家”,身兼中山大学校长和共产国际东方部副部长,官居显位,但瞿秋白以中国革命事业为重,与米夫、王明教条宗派进行了不妥协的斗争,在一定程度上使更多的同志免遭其害。

瞿秋白对王明等人企图夺取中国共产党权力的野心也深为忧虑。有一次他曾对人说:“在无产阶级的先锋队里,作为一个共产主义战士,一切要从大局出发,小我服从大我,党的利益高于一切,千万不要闹起派系。闹起派别成见来,必然意气用事,混淆是非,后果不堪设想,小则敌我不分,认友为敌,认敌为友,破坏团结。大则流血,人头落地,要流很多血,死很多人啊!”

可是王明等人不但在当时不听劝阻,置党的利益于不顾,大搞派别活动,而且在夺取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权力之后,进一步坚持“左”倾错误,大搞派别斗争,使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民主革命遭受了惨痛的损失,留下了血的教训。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