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五.马林的坚定支持者(4)

解密档案中的瞿秋白 作者:张秋实


 

从这段文字可以看出,风华正茂年仅24岁的瞿秋白当时给初次见面的两个女孩子的心灵和情感所带来的冲击力有多大,以至事隔半个多世纪女作家丁玲在经历沧桑的文革岁月后还能进行这样动人的回忆。王剑虹,生于1903年,原名王淑璠,四川酉阳县人。母亲在她12岁时去世,父亲是老同盟会会员,曾任孙中山广州国民政府秘书,爱好诗文。王剑虹上过私塾,进过高等小学,1916年13岁时考入邻县的湖南省桃源县第二女子师范学校,与随后进校的丁玲成为朋友。当时在丁玲的眼里,王剑虹是一位美丽而且傲气十足的女孩子,有一双智慧、犀锐、坚定的眼睛,在学校经常是昂首出入、目不旁视。惹得丁玲常悄悄地想,她大概是一个比较不庸俗、有思想的同学吧。果然,第二年的五四运动中,王剑虹便成为该校的领头人物。1920年春,王剑虹随父亲到上海求学,曾参加上海(中华)女界联合会的工作,因此结识李达的妻子王会悟,由此认识李达、陈独秀等人。1921年她与丁玲进入陈独秀、李达等人在南京创办的平民女子学校。1923年8月下旬,就在王剑虹和丁玲正在南京过着俭朴而有生气的学生生活时,一天,突然有一个老熟人来看她们了,他是柯庆施。跟着第二个熟人也来了,他就是她们的朋友王一知的爱人施存统。施存统又给她们带来了一位新朋友,这个人就是瞿秋白。瞿秋白的出现给她们的生活带来了转折。(图25)

会议期间,瞿秋白同朋友们一起经常去看望她们,给她们讲苏俄的见闻,当知道她们也读过一些托尔斯泰、普希金、高尔基的书时,他的话就更多了。同时,神采俊秀、才华横溢的瞿秋白也极有兴趣地听着她们讲述自己东流西荡的生活,以及不切实际的幻想。于是正在上海大学执教的瞿秋白鼓励她们到上海大学文学系听课。他向她们保证上海大学是一个正式的学校,参加文学系可以学到一些文学基础知识,可以接触到一些有修养的人,可以学到一点社会主义。于是在瞿秋白的劝告下,王剑虹和丁玲离开南京到上海,入读上海大学。在上海大学,她们果然学到不少东西。丁玲喜欢沈雁冰(茅盾)讲的《奥德赛》、《伊利亚特》这些远古的、异族的极为离奇又极为美丽的故事。王剑虹则喜欢听俞平伯讲的旧诗旧词。她常常低徊婉转地吟诵。瞿秋白(上海大学社会学系主任)几乎每天课后都到王剑虹、丁玲住的小亭子间来,他教她们俄文,跟她们讲希腊、罗马,讲文艺复兴,也讲唐宋元明,他与她们一同游历上下古今,东南西北。小亭子间充满着温馨和情谊。在这个过程中,瞿秋白与王剑虹确立了恋爱关系,并于1924年1月初结婚。他们的爱情婚姻充满浪漫,却极其短暂。

瞿秋白与王剑虹在上海恋爱结婚的过程,正是鲍罗廷从苏联进入中国到上海和广州,推动国民党改组的时期。鲍罗廷一到上海便看中了瞿秋白,点名要他做自己的翻译和助手。这就注定了瞿秋白与王剑虹的婚后生活,必然是聚少离多。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