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中学时代(1)

张国焘传 作者:张树军


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皇帝,中华民国也于1912年元旦正式宣告成立。当人们看到象征着五族共和的五色旗飘扬在丽日晴空之下时,着实高兴了一阵子。举国的有志之士更是欣喜若狂,认为这是国脉民运的一大转机。但是,孙中山很快把临时大总统的位子让给了袁世凯,中华民国刚刚呱呱坠地,又不得不在苦难中挣扎。辫子是剪掉了,封建专制的礼仪也大部分废除了,然而,社会的不安,人民的疾苦,世态的炎凉,都没有实质性的改善。不少清朝的遗老遗少们摇身一变而成了满口新名词的时髦人物,一大批新贵登上了政治舞台,其昏聩腐朽,其贪婪无耻,其横暴野蛮,比起他们的前任有过之而无不及。严酷的社会现实,同人们原来对中华民国的期望,差得是那么远。切身的痛苦,冲淡了人们起初的美丽憧憬。

萍乡县的都督衙门被裁撤了,县城的秩序也恢复了,但革命的特殊气氛也还保留了一些。1912年三四月间,张国焘回到了县城,进入萍乡县立中学继续他的学业。这所中学是由萍乡小学堂改成的,此时已由所谓新派人物主持。张国焘在读书的同时,依然关心着时事。

不久,革命派的重要人物黄兴光临萍乡县城。黄兴认为丙午萍浏之役与他本人有密切的关系,因此乘回到家乡湖南之便,特地来萍乡凭吊这块革命的发难地。萍乡中学的全体师生开会欢迎黄兴的到来,县城里许多时髦人物也都挤来参加,要亲眼目睹这位革命伟人的风采,亲耳聆听他的革命谠论。张国焘内心十分激动,参加了这次集会。也许是因为黄兴那浓重的湖南口音不易听懂,张国焘对黄兴的演说没有留下深刻的印象,但对他的仪表堂堂和缺了两个手指,却在脑海中留下了极为深刻的记忆,认为那是他从事革命活动的光荣标记。黄兴成为张国焘心目中的英雄。

张国焘继续关注着时局的发展。1912年3月,满脑子帝王思想的袁世凯就任临时大总统后,面对革命和民主的浪潮,还不敢为所欲为,不得不采取一些粉饰门面的手段,开始筹备召开国会。8月,同盟会联合几个小党派组成国民党,积极参加国会的竞选工作。在这种形势下,一般革命人物多以为破坏业已告终,建设正在开始,应该转而注重于国会的选举运动。这种情势反映到萍乡中学,师生们对于国家前途多持乐观态度,开始安静下来教学读书。一些学生采取“革命行动”,捣毁了城隍庙,立即引起社会上一般人的不满。学校主持人也认为在民国成立之后,不应该再做此类破坏的事情,纷纷劝诫学生专心读书,不可再有此行。

1913年初,国会选举揭晓,国民党获得多数席位。此时,袁世凯终于露出了真面目。3月20日,国会召开前夕,袁世凯派人刺杀了国民党代理理事长宋教仁。4月,又未经国会同意,非法签订善后大借款,以准备发动内战,消灭南方革命力量。6月,借口江西都督李烈钧、安徽都督柏文蔚、广东都督胡汉民曾通电反对善后大借款,是不服从中央,下令免职,并派兵南下,进攻江西。国民党人被迫起兵讨袁。7月12日,李烈钧首先在江西湖口起兵,安徽、江苏、广东、福建、湖南、四川等地相继响应,宣布独立。但两个月后,这场被称为“二次革命”的讨袁战争失败。孙中山、黄兴再度流亡日本,国民党也被强行解散。袁世凯巩固了其独裁专制统治。

袁世凯的权势炙手可热。萍乡县城和学校里一些假冒革命的时髦人物,多转而对袁世凯歌功颂德,但学生中的激进分子和一部分教员却因此更加不齿袁世凯的所作所为。张国焘的许多同学在革命前后参加了军队,追随李烈钧讨袁。在湖口战役中,有的壮烈牺牲,有的下落不明,噩耗传来,张国焘深深地怀念和同情他们。同学好友的牺牲,给他以很大震动,他同情革命,开始试着做一些实际的革命工作。

有一位年长的陈姓同学,诨名叫陈矮子,常接待来往的革命党人,在反袁斗争中担任秘密交通的任务。张国焘和他见解相同,以密友相待。陈矮子对张国焘也不隐瞒自己所做的事情,并且经常要张国焘帮他做一些迎来送往或搬运违禁物品的工作。张国焘还常常因同情革命派的主张而与人发生争辩,因此引起反对革命者的注意。

在动乱的局势中,萍乡中学的校风每况愈下,学生们胡闹、赌博之类的事情时有发生。1914年2月,农历新年就要到了,几个学生赌博被发现了。学校要惩处这几个学生。张国焘挺身出来为他们辩护,指责学校管理不善,与舍监发生了争执。恼羞成怒的舍监认为张国焘言语嚣张,侮辱师长,要开除他的学籍。有些师友劝张国焘向校长表示悔过,以期减轻处罚,被张国焘拒绝了。他决定到江西省城一所自己向往已久的中学去。就这样,张国焘告别了萍乡,抵达南昌,插入心远中学继续学习。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