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前 言(4)

领导力沉思录2 作者:刘澜


 

在第八章“工作中的真善美”中,著名心理学家霍华德·加德纳跟我探讨了经理人如何在工作中追求真善美的问题。加德纳认为,经理人要把工作做得卓越,当然需要求真,如果还能让工作成为美的体验,当然更好,但许多工作体验并不一定是美的。加德纳区分了两种类型的善:邻里道德与角色伦理。加德纳说:“所有职场人士对邻里道德的内容都不陌生——不要撒谎,不要欺骗,不要伤害他人,尊敬长者,等等。当然,经理人也应该身体力行这些行为,对于不遵行者给予辅导或惩罚。”然而,“如何对待伦理则更加棘手。在工作中出现的许多伦理问题没有容易的答案”。商学院中的伦理课只能起到有限的作用,因为主要是社会,自然也包括商学院这样的小社会,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在教伦理。

多姿多彩的领导力

在本书中,透视领导力的角度比《领导力沉思录》一书更加多样化。除了前面已经呈现的许倬云的历史学的角度、成中英的哲学的角度,以及加德纳的心理学和哲学的角度之外,第九章、第十章和第十一章又展开了领导力的三个新的角度。

在第九章“沙发上的领导者”中,欧洲领导力学者曼弗雷德·凯茨·德·弗里斯谈论了“领导力的临床方法”。他是管理学者,也是执业的精神分析师,曾经让许多领导者躺到了自己心理咨询的“沙发”上。凯茨·德·弗里斯强调领导者要理解自己的内心舞台:“内心舞台与这样的问题相关:哪些事物激励你?哪些事物对你很重要?你对哪些事物充满激情?你对某些特定的事物是如何感受的?你对你是如何影响他人的懂得多少?”他还指出,领导者不能忽视领导力的阴暗面,尤其是处在一个权威位置上会引起的移情反应:“你一旦获得领导职位,人们就开始将他们的幻想投射在你身上。不幸的是,这些投射的接受者可能会相信他们。”最终,处于权威位置的人会自以为是,脱离现实,走向失败。因此,领导者需要有可以告诉自己真相的朋友或者教练。

在第十章“营销领导力”中,被誉为“营销学之父”的菲利普·科特勒从营销的角度区分了四种首席执行官。他赞赏第四种首席执行官,强调营销领导力:“有时我称做‘ME式 首席执行官’:ME代表‘营销就是一切’(Marketing is Everything)。执掌宝洁的雷富礼发表了这一观点,说营销,或者至少顾客,就是一切。”科特勒还指明了营销与战略、创新、品牌、定位之间的关系,而且畅想了营销的未来,点评了发生在中国的毒牛奶事件。

在第十一章“管理幸福”中,在芝加哥大学任教的华人心理学家奚恺元介绍了他所研究的幸福学。在社会的层面,“幸福学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就是发展经济到底能不能提高幸福”;在企业的层面,“从小的地方讲起,就是怎样在花最少的钱的情况下提高员工的幸福感,从而提高员工对企业的忠诚度以及绩效”,还有“研究商家怎样能够使消费者更愿意买自己的产品”。领导力的主题并未在这个对话中直接出现,但是,领导者的一个主要使命,难道不就是增强员工、消费者乃至全社会的幸福感吗?

对话与虚拟对话

对话是向大师学习的最古老的方式,很可能也是最有效的方式。中国的《论语》、柏拉图的对话录、印度的《薄伽梵歌》,这些塑造东西方文化的经典,都是对话录的形式,不是偶然的。在本书中,与在《领导力沉思录》一书中一样,我与这些管理大师们一一对话,并尽可能在这些书面文本中保持原有的对话的气氛。在生动的对话中学习,是本书的核心。

不过在形式上,本书与《领导力沉思录》还有两点不同。一个是本书没有再单独地对每位大师的主要著作进行思想概括。这一方面是为了追求本书的独创性,为读者在一定的空间内提供更大的价值;另一方面是因为我相信,如果你对某位大师的思想还有进一步的兴趣,你应该去读他的原著。

另一个不同就是本书的第十二章“领导力的难题”。这是我在大师思想指引下的一些思考,相当于跟彼得·德鲁克、詹姆斯·马奇、沃伦·本尼斯等大师们的“虚拟对话”。比如,我对跨文化领导力的探讨,是对德鲁克的应和、对本尼斯的质疑、对比尔·乔治的批评;我对黄光裕与陈晓之争的分析,是对马奇的致敬;我通过“阿里诚信危机”对马云的领导力的解剖,则是在吉姆·柯林斯、诺尔·蒂奇、凯茨·德·弗里斯等大师和马云之间进行传话。

以“领导力的难题”作为本书的结束,也是告诉大家:领导力是个难题,没有容易的答案;对领导力的追寻也是一段艰难的旅程,没有终点。让我们不要停下脚步,坚持走在追寻正确的领导力的道

路上……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