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10.暗夜行路(2)

日本的面孔 作者:刘晓峰


行脚僧走进雨中,开始用手在泥水中挖起来。这是佛缘,是上天的安排。行脚僧定下心神想着,决定先埋葬了死去的老僧人再上路。他执著地用手掘、折下树枝掘。这是佛缘,是上天的安排,他想着。

也不知过了多长时间,当他在风雨中为死者低低的坟墓糊上最后一把泥巴时,他觉得自己已经是筋疲力尽。然而长安还在前面,他还有很多的路要赶。颂过往生咒,将要上路的时候,他才想起老僧人塞给他的那方盒子。雨还在下,长安还远。他甚至来不及打开看一看,便顶着雨夹着盒子上路了。

但是,仿佛是对他求法之心的考验,一道山间翻腾着的洪水突然挡在行脚僧的面前。生死有命,刚刚经过的一切仿佛给了他一种说不清的动力。没有什么能够挡得住他求法的信念,他毫不犹豫地跃进水中,向对岸游去。一股激流冲过来,把他卷进一个旋涡中,又一道激流涌来,把他从旋窝中卷出来。他就这样顺水漂着、向对岸游着。雨不知什么时候停了。一切都是佛缘,是上天的安排。当他两手空空趔趔趄趄爬上岸,灰白的朝雾中遥遥正对着眼前的,隐然正是长安城高大的城门。

夹在清晨进城的人群中,他终于踏进了长安。可是,那位西域归来闭门修行了十几年后突然出山的著名高僧却在前一天已经结束了七天七夜的讲经说法,并且在当晚神秘地失去了踪影。同样神秘的是,那身从西域带回来象征他嫡传衣钵的袈裟也一道失踪了。这导致那以后他的弟子分成东西两派。两派各自紧守门户,互相攻讦,认为自己才得到了真传,并在此后一百多年为谁是正宗吵得不亦乐乎。

虔诚的行脚僧就这样和大师失之交臂,没有接上这份佛缘。也许都是因为自己修行不够——怀着这份心情,他在长安历访了一座座名刹大寺后归向登州,踏上了一生精诚修行的旅程。

那以后行脚僧经历过无数次的生死,也走过无数次漆黑的夜路。然而闪电下那老僧人衰老苍白的面孔,守城士兵看着他一身泥水时诧异的眼睛,卖菜的小贩为他冲洗掉混着血的泥水,为他包扎磨秃了指甲的双手时惊愕的眼睛,长安街头的人们听到他这一夜的经历时惊讶的眼睛…… 这一切的一切都深深地印在他的心上,终生不忘。这一切和与大师失之交臂的遗憾,成了催他精进修行的动力。几十年的时光过去了,旧日的青年行脚僧已是扶桑日本最为人称道的高僧。人们称道他为人磊落,修行精诚,明于佛法又虚怀若谷,他济世行善的故事远近传扬。但他坐化前的夜晚,向弟子们讲到的仍是单身行脚长安的往事,抱憾自己前世修行不够,与那位著名的西域归来的高僧缘吝一面,未能接上这份佛缘。他以此告示弟子们,要努力精进。

又有许多许多年过去了。长安城外的长亭短亭,修了又漏,漏了又修。灞桥边的杨柳,也不知被折过几多回。乱乱治治,如今又是太平盛世,官道上来往的人渐渐多起来,偶尔还夹杂一些金发碧眼的胡商,于是又有人在亭外摆上摊子,卖几个馒头几杯浊酒、几块酱好的牛肉。

这一日便有一群从长安来的胡人经过。卖馒头的老汉急忙凑上前去,却见那些人大都只去买些酒来,围着一位大肚胡人坐下,边喝边吃从骆驼背上的行囊里拿出的肉馕。老汉正失望的当口,一位金发碧眼的胡人走过来,盯着他手中的馒头盒问:

“老人家,这盒馒头我都买,要多少钱?”

“这盒馒头?”

老汉深怕自己听错了,忙跟着问了一句:

“您说这一整盒馒头吗?”

那胡人很肯定地点点头。

“我要连你的盒子都买了带回去。我可以给你一两银子,我想让我们那里的人见识一下大唐长安城的馒头。”

这一说老汉倒犹豫了。因为这装馒头的盒子,是从老祖父那一辈就用的老家什。从小和老祖父来卖馒头,用的就是这个木盒子。说来是一个木盒子,却牵着他从小长大的一份回忆。并且就像老祖父告诉他的,馒头装在这盒子里边,拿出来时总有一点特殊的香气,因此也比别人能多卖上几个铜钿。可一两银子的价钱毕竟不少。老人想了想最后还是说: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