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内热,并不一定是体温真的升高了,而是说体内的阴阳不平衡,阳强于阴,就体现为内热。内热又分为实热和虚热,年轻人多为实热,老年人多为虚热。
阴阳不平衡,阴弱于阳,就会内热
中医认为人体是由阴阳二气构成的,只有阴阳二气达到平衡,人才会处于最健康的状态。百病之源都在于阴阳二气的不平衡,所谓内热,我们用个形象的比喻阴气代表水,阳气代表火,正常情况下,人的体内水与火的比例是相等的,这时候人就是健康的,内热就是水比火少了。
火多、水没少,就是实热;水少了、火没多,就是虚热
实热就是体内的火多了,而水没有少。这样原来平衡的状态就打破了,这时候要做的就是想办法把多出来的火清掉。
虚热是因为体内的水少了,而火并没有多。这样平衡也被打破了,所以就要想办法把水补充回来。
拿高血压来说吧,一个年轻人,他因为生气、情绪上的波动,很容易导致血压在一瞬间或者一段时间内异常升高,这就是由实热引起的。从中医术语上说,这叫肝火上炎。而老年人的血压高,则是因为水少了,相对来讲火就增加了,我们一般管这叫阴虚阳亢,也就是虚热。
老人多虚热,年轻人多实热;劳损多虚热,忧虑多实热
虽然说年轻人多实热,老人多虚热,但这不是绝对的。区分虚热和实热,可以遵循“劳损为虚、积郁为实”的原则。
什么是劳损,劳损不止是体力上的,长期工作、思虑过多、疲劳过度,或者长期处于一种精神压力下,这样造成的问题,都叫做劳损。劳损伤人的精血,这种情况造成的内热我们称之为虚热。
而积郁则是指一种情绪如悲伤、愤怒甚至是喜悦,被压抑在心中发泄不出来,久而久之就会上火,这种内热一般都属于实热。
所以说年轻人也不一定就是实火,如果是长期劳损造成的,也可能是虚火;而老年人如果平时身体十分健康,忽然上火了,也可能是实火。
无论是实热还是虚热,热极都会化火,都会出现上火的情况。有的人一出现牙疼、痤疮、便秘这些上火症状就去买牛黄上清丸、三黄片这类的降火药吃,如果是实火,那这些药还比较对症;但如果是虚火,吃这些药不但效果不好,还会适得其反。因为这些降火药一般都是苦寒的,能燥湿伤阴,虚火的人本来阴分就不足,吃降火药只能使虚者更虚,阴越虚则火越大,形成恶性循环。结果是越吃越干,出现口干、口苦、便秘等症状,那么如果继续使用苦寒的祛火药,只能使病情更加严重,尤其是老年人,一旦上火,一定要慎用上火药,有些老年人用苦寒药久了,甚至会导致阴阳两虚。
读懂自己的身体,才能有针对性地降火养生
从拉洋车的到达官贵人
在整理先祖孔伯华先生医案的时候,我发现一个有趣的问题。他治疗外感病用的一些处方药,青年时和晚年时开的处方大不一样。
仔细想想,祖父年轻时,是在医院坐诊的,所面对的病人多是劳苦大众,最典型的是拉洋车的、抗大包之类。这些人平时不得温饱,体质较差,长期劳损,必然伤身,因此方中多用温补。
到了晚年,不再坐诊了,名气也响亮了。上门求医的多是达官贵人,这类人多食肥甘厚味,又喜欢熬夜,这样多为湿热阴虚体质,因此用药自然和早年有所不同。
现代人的饮食结构和之前的达官贵人相似
现在生活好了,尤其是一些个大城市的人,平时想吃什么就能吃点什么,想喝什么就能喝点什么。即使这样,还是天天想着怎么进步,买点蜂王浆、喝点参汤,前段时间虫草炒成天价也是这个原因。
现代人需要如此进补吗?我们不妨先分析一下,现代人的饮食结构更像解放前拉洋车的还是达官贵人,显然是后者。
对现代人来说,最迫切的不是去买多贵的补品、保健品,而是调整自己的饮食结构。照我看,正常收入的城市人群,不管老人还是小孩,都不会出现饮食上的不足,饮食过剩的毛病倒是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