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甲申之变前大动荡的政局(13)

甲申之变 作者:王兴亚


崇祯帝闻知,惊骇不已,素服哭告太庙,下诏罪己,虽说是官样文章,可也毕竟是在“罪己”,在国人面前承认自己的过失。这一辉煌战绩,反映了明末农民起义的实力有了显著增长,不仅具有一定的防御力量,而且将矛头直接指向明朝皇帝,能够主动展开军事进攻,夺取具有重大政治意义的城市。

崇祯九年(1636年)闯王高迎祥率部进入陕西,在周至(今陕西周至)遇到陕西巡抚孙传庭的埋伏,伤亡惨重,高迎祥也被俘遇害,其部众“共推李自成为闯王”。

崇祯十年(1637年),明王朝任用杨嗣昌为兵部尚书。他是宣大总督杨鹤的儿子,就任后,针对当时国内战争形势,抛出了四正六隅十面网的围剿计划,增兵12万,以陕西、河南、湖广、江北为四正,四巡抚分剿而专防,以剿为主,以防为辅;以延绥、山西、山东、江南、江西、四川为六隅,六巡抚分防而协剿,即以堵截为主,必要时也参加协剿,合起来称为十面网。以陕西三边总督统率的边兵与中原地区五省军务总理所辖的机动兵力为主力,进行追剿,扬言要在十二月、正月、二月三个月内消灭农民军。气焰十分嚣张。

在明王朝十多万大军的围追堵截下,分散在各地的农民起义军处境十分艰险,相继遭到镇压。特别是崇祯十一年(1638年)四月,伴随着张献忠在谷城伪降,处于严重困难时期的各支农民军也纷纷接受明王朝的投降条件,放下了武器。但明王朝并没有实现自己的许诺,放下武器的农民仍然处在饥饿死亡线上,甚至无故遭到血腥屠杀。李自成被困在鱼腹山中,他拒绝投降,继续高举战旗,与明军周旋。崇祯帝错误地估计了国内形势,以为农民起义势力就此会销声匿迹,因而放松了防范。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