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序(5)

打死不写错别字 作者:赵小青


此外,人们对错别字的放任自流是错别字泛滥的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在现代即时通讯工具如QQ、MSN等很发达的今天,我们常有这样的感触:刚开始用这些即时通讯工具和别人聊天时,看见了错别字一定会告诉对方某某字是错别字,可是后来当双方都能理解这些错别字所代表的对方要表达的意思时,我们对彼此出现的错别字就不再计较了,彼此都放纵了对文字的要求。久而久之,就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一样,对错别字见怪不怪,写了错别字也并不知道有错别字了。

本书在强调对错别字现象引起重视的同时,并不讨论因汉字在录入过程中,因什么样的输入法选词错误产生错别字的问题,而是寻根求源,从辞源学角度,从字的来源、本义、字形字义的演变、历史文化知识、工具书对用字问题的规范与调整等多方面、全方位、多角度进行讲解。这也是杜绝写错别字最好的办法,也是本书第一个特点。

第二个特点,是以点带面,不仅就字论字,而且旁及其余。从每组标题来看似乎只对标题中提到的字词进行了辨析,事实上与标题中出现的字词相关、又容易写错用错的字都有所提及。比如在《人可以哀号,但不可豺狼叫》一文中,不只是对“哀号”进行了讲解,还对“哀嚎”、“干号”、“干嚎”、“号叫”、“嗥叫”、“号啕”和“嚎啕”进行了解说。这样做的目的就是希望借有限的篇幅举一反三,起到触类旁通的作用。

第三个特点,是兼顾学术性和通俗性。作为带有工具性质的书,没有学术性就失去了可信性,就起不到“治病救人”的目的。因此,学术性是本书的立足点。考虑到学术性东西比较枯燥、可读性不强的特点,本书在举例的时候尽可能从社会化角度,讲求故事性、趣味性,希望通过这种方式寓教于乐。

第四个特点,本书所选的字词都是常用的、容易写错用错的字词,并非生僻字。生僻的字因为平时用得少,原本就可能不会写,这时还会去翻翻字典、词典核实,反而不会错。常用的字词尽管常用,但因为熟视无睹、受词组中其他字的偏旁的影响、形音义相同相近等原因,似是而非,出现写错用错的情况更多。本书在字词选择上,都是选用报刊中错误率较高的字词,具有很强的代表性。

有人说不懂得汉字,就不能算是真正的文化人,中国文化博大精深,限于我们的知识水平和能力,书中错误在所难免,衷心希望读者朋友批评指正。

赵小青 刘源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