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它的本义已不用,主要指预先、事先、同“与”(y )等含义。
来不及张口便已“戛”然而止
在城市交通里,横穿马路是最被人们痛骂的行为之一。在马路边我们常常会听到行驶的汽车为躲避横穿马路的行人紧急刹车而发出的刺耳声音。戛然而止之时,就是行人与司机惶恐不安,甚至张嘴大骂之时。
“戛然而止”是形容声音突然终止。比如:汶川大地震已经过了整整七天,正是我国传统丧葬习俗中的“头七”,祭奠逝者的重要日子。就让我们起立默哀,为了汶川大地震中那些戛然而止的生命!“戛然而止”出自清代章学诚《文史统义·古文十弊》:夫文章变化,侔于鬼神,斗然而来,戛然而止,何尝无此景象?由于“戛”与“嘎”字形相近等原因,加上很多人不知道“戛然而止”的来历而将其错写成“嘎然而止”。比如:舒马赫的奇迹在澳大利亚嘎然而止,虽然一心想在首站称王,但是幸运之神完全不眷顾车王,幸运都归于一个叫费斯切拉的意大利老将。刚刚转投雷诺赛车的他一路开上冠军领奖台。今天属于雷诺车队,属于费斯切拉,意大利老将拿到了个人职业生涯第二个分站赛冠军。“戛然”可单独成词,读作ji r n,它有两层含义:一是形容嘹亮的鸟鸣声。如:苏轼兴致勃勃地登上赤壁,仰天长啸。到午夜,四顾寂寥。两只野鹤由东方飞来,白色的羽毛有如仙人的白衣。鸟儿戛然长叫,由舟顶向西飞,苏轼不知是什么预兆,不久各自回家,上床做了一个梦,梦见两个道士身穿羽衣,认出是他,就问他赤壁之游如何,苏轼问他们的姓名,他们不肯说。东坡说:“鸟呼噫嘻,我知之矣,畴昔之夜,飞鸣而过我者,非子也耶?”道士笑笑,苏轼就醒了。二是形容声音突然中止。比如:他,一路东征西战,铁骑过处曾令罗马人心颤、日耳曼人胆寒;他,成就了匈奴帝国的强盛崛起,其暴亡也使匈奴史在高潮中戛然收尾。他就是在欧洲史中人称“上帝之鞭”的“匈奴王”阿提拉,是西进欧洲的匈奴族最为重要的历史人物。同样的,“戛然”也常被错写成“嘎然”。比如:伴随着此起彼伏的警报声,正在行驶的汽车嘎然停止,正在打扫的清洁工停下手中的活儿。在嘉年华酒店门口,一位身穿粉色裙装的年轻女士本来在匆忙赶路,却在警报拉起的刹那停在路中间,虔诚地低下头。一家商店的营业员,收起灿烂的微笑,一脸凝重地站在店门口。“戛”读作ji ,是会意字,从首(“戛”的上部为首的省略写法),从戈,合起来指杀头的兵器。它的本义一说是戟(一种兵器),一说是敲击,弹奏。《书·益稷》“夔曰:‘戛击鸣球、搏拊、琴、瑟、以咏。’”中的“戛”就是指轻轻地敲打。现在的“戛”指轻轻地敲打。
“嘎”是形声字,从口,戛(ji )声。是象声词,原指鸟的鸣叫声,后来形容短促而响亮的声音。它有三个读音:读作g 时,现指形容短促而响亮的声音;读作g 时,主要用于“嘎调”(京剧唱腔里,用特别拔高的音唱某个字,唱出的音叫嘎调)和“嘎嘎”(同“尜尜”,指一种儿童玩具,两头尖,中间大,也叫尜儿)两词;读作g 时,同“ ”,用于“嘎子”一词。
从“戛”和“嘎”的含义来看,似乎“嘎”用于“戛然”、“戛然而止”才更恰当,但作为有出处的固定成语,已约定俗成就不能乱写。
“象”“像”“相”外貌不一样,有时可通用
生了双胞胎是一件令人高兴的事,一般来讲孪生双胞胎的兄弟姐妹相貌长得都很像,使得人们一不小心就认错了人。可在汉语中尽管很多字不是双胞胎,相貌也长得不怎么像,但含义相近的它们也总让人弄错,比如“象”“像”“相”三个字组成的“假象”、“假相”、“假想”、“相片”、“想象”与“想像”、“录像”等很多词语就是如此。比如:陕西镇坪县真假虎照案如今真相大白。在这场真相与假相、真理与谎言、打假与造假的较量中,有一支重要力量就是广大网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