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如何斗茶,宋代唐庚的《斗茶记》写得较为详细: 二三人聚集在一起,献出各自所藏的珍茗,烹水沏茶,互斗次第。到了南宋,不仅名茶产地及寺院有斗茶之举,就连民间也普遍开展。南宋画家刘松年的《斗茶图卷》更是生动地展现了集市买卖茶叶民间斗茶的景象。这种斗茶,很有些现时评茶的味道,并与茶叶市场交易联系在一起。
《斗茶图卷》著录于《石渠宝笈二编?重华宫藏》。此图卷描绘的是民间斗茶情景:几个茶贩在买卖之余,巧遇或相约一起,息肩于树荫下,各自拿出绝招,斗试较量,个个神态专注,动作自如。河坊街上的饮茶风俗作为当时杭州市井生活典型代表,在画作中得到了充分表现。图卷右上方有卢仝《走笔谢孟谏议寄新茶》诗,为明代杭州人俞和所书,显系后来补书。
2.《卢仝煮茶图》(元?钱选)
在流传至今的以卢仝为主角的茶画中,最著名的当数元代钱选的《卢仝煮茶图》。
钱选字舜举,生于南宋嘉熙三年(1239年),卒于元大德六年(1302年)。是“吴兴八俊”之一。钱舜举在宋亡之后隐居不仕,终生与诗画为伍。
在这一点上,他与四百多年前的卢仝可谓隔代相知,气味相投。因此,他画的卢仝自然是一派崖穴高士的形貌。在中国茶文化史上,卢仝是与陆羽齐名的人物,所谓陆羽著经,卢仝作歌,一向被称为中国茶文化史上的两件大事,在茶肆绘画中,卢仝可以说是不亚于陆羽的一大热门话题。这些茶画共同的特点都表现的是卢仝在山坡上、峭石旁煎茶的情景,反映出卢仝在济源老家的山坡煎茶的闲适生活。
这幅《卢仝煮茶图》选取的正是卢仝刚刚收到孟谏议遣人送来阳羡名茶、迫不及待地烹点品评的典型场景。画中的玉川子白衣长髯,在一片山坡上席地而坐,身后有芭蕉浓荫、怪石嶙峋。身左有书画,身右为茶盏。旁立一人,显然是孟谏议所差送茶之人,前方一仆人正在烹茶。画中三个人物,目光集中在那个茶炉上,自然地形成了视觉焦点。整个画面构图简练,格调高古,把卢仝置于山野崖畔,深刻体现了卢仝“恃才能深藏而不市”(韩愈语)超逸襟怀。这幅作品之所以为历代画人所看重,道理就在于此。
其画借助唐人笔法,用细匀而柔和的线条勾画人物衣饰,精巧工致,文雅端庄。画上半部有清乾隆皇帝乙巳(1785年)仲秋的题诗:“纱帽笼头却白衣,绿天消夏汗无挥。刘图牟仿事权置,孟赠卢烹韵庶几。卷易帧斯奚不可,诗传画亦岂为非。隐而狂者应无祸,何宿王涯自惹讥。”
3.《陆羽烹茶图》(元 赵原)
该画以陆羽烹茶为题材,用水墨山水画反映优雅恬静的环境,远山近水,有一山岩平缓突出水面,一轩宏敞,茅檐数座,屋内峨冠博带、倚坐榻上者即为陆羽,前有一童子焙炉烹茶。本幅有作者自题“陆羽烹茶图”。画面图文并茂,铸造了士大夫烟霞痼疾与泉石膏肓的精神世界,从一个侧面折射了元代的社会思潮。画题诗:“山中茅屋是谁家,兀会闲吟到日斜,俗客不来山鸟散,呼童汲水煮新茶。”
此图绘山水清远,图中山石皴法的侧锋圆转,树点墨法的粗重厚实,无不着意经营。
陆羽为唐代学者,闭门著书,不愿为官,以嗜茶闻名,有《茶经》传世。此图表现了文人隐居闲适的生活。“远山近坡用披麻皴,皴笔圆转虬曲,颇多侧锋,树法书落,学董巨而有变化。”是当时对赵原绘画的评价。元代职业画家的绘画题材、画风都不同程度地受到文人画家的影响,于此图可见一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