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给后取是策略
先给后取是做人、做事的一种智慧,欲得到先付出是一种策略,是制胜的一种有效手段。商人李德清深谙此道,采取先给后取的策略取得了成功。
李德清是螺河砂糖公司的主要负责人,主要销售砂糖。为了使公司进一步发展,他总是不失时机地把握机遇。有一年,广东、广西甘蔗受灾,甘蔗产量下降,李德清马上意识到砂糖将成为当年市场的紧俏商品。于想,他想与糖厂签订价格优厚的合同,以便获得更多的利润。他立即派出人马和“两广”糖厂及其他糖厂联系,加强砂糖的生产力。联系的糖厂中有一部分糖厂的设备太过陈旧,并且缺乏资金,李德清应用先给后取的策略,拿出1 000多万元的流动资金,提前支付给糖厂,让厂家用于生产设备的维修和更新。得到他支持的糖厂,都以特别优惠的价格与螺河公司签订了供货合同。果如李德清判断,后来市场上砂糖紧缺,价格一涨再涨。由于有充足的货源保障,当年,螺河公司的砂糖销量是其他市级糖酒公司的几倍,获得了可观的经济效益。同样的策略也让李德清在白酒行业获得了成功。从1993年以来,他先后向全兴、剑南春等名酒厂家预付资金近千万元。这些投入,换来的是货源的保障和价格的优惠。为此,螺河公司成为众糖酒经销商的向往之地。他们的商品辐射到山东、安徽、陕西、湖北等十多个省、市市场。
先给后取是我国古已有之的一种智慧,《道德经》第36章:将欲去之,必固举之;将欲夺之,必固予之。后两句的意思就是:想要夺取它,必须暂时给予它。那些灵活运用先给后取策略的人,都会取得意想不到的成功。
一个油漆推销员为了发展用户,第一次来到一家用漆大户,想找采购部经理谈谈,劝他购买产品。
可是,他一连几天登门求见,均被秘书挡驾。推销员实在忍不住,便亲自调查原因。原来这个星期六是经理儿子的生日,他正忙着为儿子收集邮票。推销员了解清楚原因,心里有了主意。第二天,他又来求见经理,秘书照样不让进。推销员说:“我这次来并不是为了推销油漆,而是来送邮票的。”于是,秘书放行了。
推销员进办公室后,把他收集到的许多珍贵邮票放在采购部经理面前。经理欣喜不已,顾不得问明来人身份,便开始同推销员大谈邮票“经”。两个小时很快过去了,当推销员起身告辞时,那个经理才如梦初醒,问道:“对不起,您贵姓,为何事而来?”等他听完推销员的简短介绍后,就说:“好!谢谢您的来访,明天请带上您的合同来见我。”
通过这个故事我们可以看出来,推销员先投其所好,给了采购部经理最需要的东西,才得到了回报。因此,不论是经商,还是人际交往,都要懂得先给后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