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半哲学是和谐
这是一个充满竞争的年代。整个世界都陷入了一个怪圈,挑战、拼搏、奋斗、进取、使人感到有一种激烈的竞争,甚至是残酷的气息。各式各样的竞赛、评选、考试层出不穷,人们都在比谁最聪明,谁最优秀,谁所获最多。人们仿佛坐在一列失控的高速列车上,越跑越快。在市场经济时代,大家都想赚取更多的金钱,升迁到更高的权位,住进更大的房子里,吃着精美的美食。这种无止境的追求,使人们的压力越来越大,生活节奏越来越快,幸福感却越来越淡。
谁不认为钱越多越好,名气越大越好,权位越高越好,房子越宽越好,美食越精越好?然而,古人云,人无远虑,必有近忧。这种奢华的生活追求表面看来是明智之举,实际上潜藏着非常大的危险。这种危险一旦发生,那真是如江河倒悬,不可收拾。
其实,人不仅需要物质上的充裕便利、生活上的舒适惬意、感官上的“刺激”过瘾,更需要精神上的安宁、平和、充实。否则,就会变成一种单向度的人。认识到这一点,就容易理解“盈满”追求的危险性,确立一种新的人生追求,即“半半哲学”。
所谓“半半哲学”,就是不过高地追求自己得不到的生活,万事不强求,而是选取中庸的态度,处处以适、中、和为好。这种半半生活态度可表现在许多方面:上与下,左与右,前与后,大与小,多与少,厚与薄,阴与阳,刚与柔,快与慢,强与弱,富与贫,贵与贱,成与败,高与低。这种“半半哲学”不能简单地理解为一半对一半,而是一种“适度”、一种“和谐”。
没有人不希望自己的人生完满。可是,从古到今,又有谁拥有圆满而理想的人生?上至帝王将相,下到平民百姓,在人生中不是有这种缺憾,就是有那种缺憾。正所谓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此事古难全,自古至今皆然。所以,对待一切事,不苛求它的圆满,不妄想它尽如人意。只要在心理上求个自认为的圆满,就可以了。以不圆满为圆满,以不完全为完全,以不如意为如意,这样就能处处圆满,事事圆满。
“半半”是一种精神境界。如果能知足,自然就有“满室清风满几月,坐中物物见天心”的境界。所以说缺胜过圆,半胜过全。万事全多缺,人生半最佳。半贫半富半安足,半命半天半偶然;半痴半聋半糊涂,半真半假半疯癫;半用半舍半行藏,半智半愚半圣贤;半人半我半自在,半醒半梦半神仙;半有半无半苦乐,半荣半辱半因缘。一半尽在于我,一半听任自然。人生不过百年,如白驹过隙,转瞬即逝。若能领悟半的玄机,人世间到处悠然自在。
“半半”哲学又是一种现实的生活理想、为人处世的好道理。有一首《半半歌》道出了其中的精妙:“看破浮生如梦,半的受用半无边。半中岁月尽幽闲,半里乾坤半宽展。半廓半乡村舍,半山半水田园。半耕半读半经纶,半士半姻半民眷。半雅半粗器具,半华半实庭轩。裘衣半素半鲜,佳肴半丰半俭。僮仆半能半拙,妻儿半朴半贤。心神半佛半神仙,姓字半藏半显。一半还给天地,留将一半人间……”
常言道,花看半开,酒饮微醉,此中大有佳趣。如果要到花开灿烂、酒醉如泥的地步,便要陷入恶劣的处境。际遇顺畅、志得意满的人,不妨想想这个道理。
得理也须让三分
人生在世,没有人会顺利一辈子,总会有与别人在交往的过程中发生摩擦的经历。糊涂学认为:得理也要让三分。评论一件事、一个人,应当实事求是,在从好的方面看的同时,也应看到坏的方面。总之,切忌感情用事:喜欢起来,什么都好;厌恶起来,一无是处。把握好分寸,留有余地,则进退方便自如。
有句话说:“处事须留余地,责善切戒尽言。”人生一世,万不可使某一事物沿着某一固定的方向发展到极端,而应在发展过程中充分认识到各种可能性,以便有回旋的余地。
处世谨慎,临事不惊,有一种小心翼翼的态度,三思而行,得理也让三分,这是必然的,但要做好却不容易。个性强的,容易动肝火、起意气,虽知道要谨慎,却熬不住性子,终使言行变得冲动、冒失。而个性柔弱的人,又容易过分谦卑,言行显得懦弱、迟缓。而在强烈的功利吸引之下,无论强者与弱者,都容易一改本性,成为冒险鬼,自取失败。所以,做到谨慎,重要的是把握分寸、留有余地。
刘老翁的当铺生意做得很好。年底时,来了一人,空着手要赎回当在这里的衣物。刘翁随即命人将那人先前当在这里的衣物找出了四五件,指着棉衣说:“这个你可以用来御寒用,不能少。”又指着一衣袍说:“这是给你拜年用的,其他没用的暂时就放在这里吧。”那个人拿上东西默默地回去了。当天夜里,那人居然死在别人家里。后来,他的家人同那家人打了很多年官司,致使那家人的家资花费殆尽。
最后才知道,原来这人因为在外面欠了很多钱,他事先服了毒,本来想去敲诈刘翁。但因为刘翁的忍辱宽恕而没有下手,便祸害了另一家人。有人将事情真相告诉了刘翁,刘翁说:“凡是这种无理取闹的,必然有所倚仗。如果在小事上不能忍,那就会招来大祸。”
这就是有理让三分的做法,这位老翁的肚量可谓不小。他感化了人心,也赢得了别人的心。人人都有自尊心和好胜心。在生活中,对一些非原则性的问题,我们应该主动显示出自己比他人更有容人之雅量。
俗话说:“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每个人都难免会偶有过失,每个人都有需要别人原谅的时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