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长期衰退之后,布罗肯希尔镇因为与中国和印度工业化同时发生的矿业繁荣而有所复苏。但其大限却也为期不远了:那时所有的矿脉都将被开采干净,人类生活过的最后一点痕迹也将湮灭无踪,一切残砖断瓦都会被西风刮来的红沙覆盖和埋葬。
站在废石堆顶上,不用耗费多少想像力,就可以忘掉镇上那些匆匆忙忙搭建起来的妨碍视线的建筑物,使眼前浮现出这幅情景:在这座位于澳大利亚内陆广阔平原上的凹凸不平的小山脚下,走过一队欧洲探险者。那是1844年4月,查尔斯·斯特尔特(Charles Sturt)在从条件恶劣的诺福克岛(Norfolk Island)指挥官职务上退下来以后,率领由15个人、200只绵羊、30头阉牛、6条狗、6辆大车和一条船组成的队伍,执着地开始了寻找传说中的内陆海的旅程。就在这座山脊拱起的小山脚下,由于河水干涸,探险队不得不停下宿营。这一停就是几个月,直到降雨给内陆水系补充了水之后,队伍才得以继续向未知的地域前进。
探险队的成员包括:约翰·麦克道尔·斯图尔特(John McDouall Stuart),他后来成为穿过干旱的澳大利亚内陆到达北部海岸的第一个欧洲人;詹姆斯·普尔(James Poole)是探险队的副队长,后来一位与他同名的人在开创必和的历史方面起过作用;更不可思议的是, 探险队另一名成员詹姆斯·刘易斯(James Lewis)的孙子后来几乎仅凭一己之力使必和成为澳大利亚最大的公司。但是这次给斯特尔特的探险致命一击的是普尔。10月份,他从一次探路行动中返回时报告了重大发现:那个浩瀚的内陆海就在不太远的前方闪着粼粼波光。
充满胜利喜悦的斯特尔特把这个消息发回阿德莱德,说他们很快就能穿越“这一奇怪的水域,它上面还从未出现过船只,也未飘扬过旗帜。但是二者都为期不远了。”
然而,那闪闪发光、可望而不可及的水面原来只是海市蜃楼。失望已极的斯特尔特很快就失明了,而普尔也在疲惫、坏血病和悲伤的折磨中死去。在那之后的16年中,只有原住民随季节迁徙时才路过此地。
1860年,伯克(Burke)和威尔斯(Wills)率领的装备比斯特尔特更加精良的庞大探险队[1]再次到达此地,然而在酷烈无情的荒漠面前他们仍不是对手。从我们所在的比平原高出40米的高处望去,仿佛能够看到在那之后的新来者,带着羊群和马匹向河流弯曲的未知地点前进。他们在面积有半个威尔士大的一块块土地上安顿下来,建造简陋的棚屋和坚固的住宅。 但是他们的雄心壮志也像海市蜃楼一样倏忽易逝,许多人都铩羽而归。
吉普斯山(Mount Gipps)牧场的范围包括了巴里尔岭(Barrier Ranges)南端的那座“断背山”。这个牧场的所有权不断转手,直到1875年一位心胸宽广、性格坚强的苏格兰人乔治·麦卡洛克来到此地。乔治的叔父詹姆斯·麦卡洛克爵士(Sir James McCulloch)是当时维多利亚州州长并部分拥有这个牧场,他委任乔治来管理这块面积3,626平方公里的土地。
乔治是这个工作的合适人选。他在爱丁堡(Edinburgh)受过良好的教育,并在南美获得了从事农业的实际经验。在他的严格管理下,这个拥有71,000头羊的牧场开始盈利了。
[1] 由伯克(Robert O’Hara Burke, 1821-1861)和威尔斯(William John Wills, 1834-1861)率领的探险队于1860年从墨尔本出发穿越澳大利亚大陆并于1861年到达澳大利亚北部卡奔塔利亚湾(Gulf of Carpentaria)。 伯克和威尔斯均死于归途。 ——译者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