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姆斯·阿·科特又将火力转向埃利奥特的艾德士-IXL公司以及埃利奥特刚刚收购的卡尔顿联合啤酒公司(Carlton & United Breweries),即福斯特(Foster’s)淡啤酒的制造商。埃利奥特打退了这次进攻, 但霍姆斯·阿·科特撤退时又往他的金库里放进了一大笔钱。 他对记者们言简意赅地说:“金钱在我从事的行业中是一种工具。”
霍姆斯·阿·科特在1983年8月15日发动了对必和公司的第一次攻击。攻击是通过贝尔集团新兼并的子公司——卡特彼勒(Caterpillar)拖拉机在西澳大利亚的经销商威格摩尔有限公司(Wigmore Limited)发起的。 必和董事长詹姆斯·麦克尼尔爵士大惑不解地问道:“威格摩尔是谁?” 这是个很好的问题,因为墨尔本的金融界好象没人听说过这个胆大包天的闯入者。 威格摩尔的出价根本没有成功的可能: 它的市值只有3,900万澳元, 而它提出的以2股威格摩尔股票换取1股必和股票的“A部分”(Part A)[1]收购要约相当于将必和公司估值37.15亿澳元。 要约到期时, 只有区区0.23%必和的股票接受了这一出价。
霍姆斯·阿·科特毫不气馁。 他把威格摩尔公司改名为贝尔资源公司(Bell Resources), 然后在2月20日宣布以每7股贝尔资源的股票换取4股必和股票的要约, 目的是将他在必和的持股比例提高到将近8%。 他一边若无其事地抽着雪茄,一边宣称如果必和公司分拆成石油、矿产和钢铁3个公司, 对股东来说将会更有吸引力。 这证实了必和的忠实追随者的怀疑,即霍姆斯·阿·科特企图以澳大利亚历史上最大的资产出售形式卖掉许多必和的资产。 约翰·克拉克(John Clark)是在威廉大街必和公司专用的总部必和大楼(BHP House)负责公司事务的执行总经理。 他说:“我们当中有些人没有直接参与行动, 而是处于边缘。 这些人十分担心公司会被我们不了解的人买下,然后由于财务原因而被分拆。”
杰里·埃利斯当时是肯布拉港钢厂的经理。 他竭力安抚自己的员工。他对员工们讲:“瞧, 我们现在有一批东家, 他们离我们很远。 如果霍姆斯·阿·科特兼并了我们, 我们只不过是换了一批东家而已。 生活依然照旧。 继续工作吧。”
霍姆斯·阿·科特也许算得上是归化西澳大利亚的最有名的外国人,但他在必和公司的最大对手, 54岁的布赖恩·索利·洛顿(Brian Thorley Loton), 则是西澳大利亚一个富裕家族的后裔, 真正在珀斯出生并在声誉卓著的黑尔学校(Hale School)受教育。 他比许多人认为的要坚强得多。 约翰·克拉克对洛顿经受自己职务多重压力的坚毅表示惊叹:“布赖恩是我的老板, 我直接向他报告,因此经常见到他。 我认识他很长时间了。 我是在大学里认识他的, 他跟我在大学的同一学院里, 比我高两级。 在与霍姆斯·阿·科特斗争时, 他说:‘工作一切照常。’ 这就是他的做法: 这件事不应该干扰管理委员会的工作和公司的运营。”
[1] 在2001年以前的澳大利亚公司法中, “Part A”指的是在正式收购要约中, 收购方向收购对象公司提出的陈述书, 阐述收购条件、融资途径、收购后的计划等等。 收购对象公司董事会对收购要约的意见则称为“B部分”陈述书(Part B Statement)。 ——译者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