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赖恩?吉尔伯森于1993年5月向必拓国际提出敌意收购,印证了他最喜欢的座右铭之一——“矿业的关键是时机”。 这次收购成为矿业界的重大跨国并购行动之一。20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矿产品市场渡过了一段艰难的时期,必拓也有负众望——事实上,有几段时期还出现了比较大的亏损。“壳牌决定撤回到其核心业务石油和化工上来,并卖掉金属和煤炭业务,”保罗?埃弗拉德说,“这使得收购必拓成为一种可能。”
把必拓确定为收购目标,是南非铝业董事长弗莱德?鲁(Fred Roux)的功劳。他正在为新建的希尔赛德铝厂寻找氧化铝的货源。壳牌旗下的矿业部门不仅在苏里南运营一个大型铝土矿,还入股位于西澳大利亚沃斯利的铝土矿/氧化铝项目,同时在巴西的马拉尼昂(Alumar)氧化铝/铝项目中购得40%的权益。此外,它还是哥伦比亚塞罗?马托索(Cerro Matoso)铁镍矿和冶炼厂的合资伙伴,这使得该公司得以涉足高利润的不锈钢市场。
整个20世纪80年代, 壳牌经受了来自欧洲、美国和澳大利亚的反种族隔离活动的攻击, 这些活动旨在让壳牌撤出在南非以自筹资金运作的项目。壳牌的董事们拒绝向抵制、暴力示威和破坏活动低头——虽然他们有时几乎顶不住了。 种族隔离制度消亡后,他们对吉尔伯森的收购要约表示感兴趣,但是按照石油行业的惯例,他们必须在高度保密的状态下进行谈判。吉尔伯森和伯纳德?史密斯代表金科,壳牌的谈判队伍则由必拓金属(Billiton Metals)的协调人埃弗特?亨克斯(Evert Henkes)带领。
“壳牌不想让大家知道他们竟然在盘算着出售资产,”布赖恩?吉尔伯森说道,“所以我们在荷兰一家座落在森林中的饭店里会面。”
但谈判的消息还是不胫而走,出现在《经济学家》杂志上。一位生活在荷兰的南非年轻人高瑞思饶有兴趣地读了这条新闻。他时年30岁,是位科学家,曾在美国和法国留学,当时正在阿姆斯特丹的麦肯锡顾问公司工作。他给远在约翰内斯堡金科总部的布赖恩?吉尔伯森写了信。
“我是从1993年开始和布赖恩?吉尔伯森接触的,”他说,“我觉得金科是一家正在进行国际扩张的公司,我认为自己会有用武之地。”
1962年8月26日,高瑞思在约翰内斯堡出生。他的父亲内维尔(Neville)曾是耆卫人寿保险公司(Old Mutual life-assurance company)的一位主管。在高瑞思12岁那年,父亲去世,留下母亲马林达(Marinda)一人,在这个单亲家庭中抚养他和弟弟皮埃尔(Pierre)。她送高瑞思到约翰内斯堡的海尔普美卡尔(Helpmekaar)男子中学读书。他学业优秀,在英式橄榄球场上也是一把好手,曾代表南非参加过19岁以下年龄组的比赛。他在南非军队服了两年兵役,期间还在饱受战争之苦的安哥拉短暂驻扎过。 此后在一次学校的聚会上,他遇见了未来的妻子卡林(Carin)。 高瑞思在比勒陀利亚大学(University of Pretoria)攻读化学工程专业的第二年,他们结婚了。
毕业后,他获得了富布赖特奖学金(Fulbright scholarship),到麻省理工学院(the Massachusett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深造,并凭借《铬铁合金的光电化学性质》(“The Photo-electric Chemistry of Iron and Chromium Alloys”)一文获得博士学位。这篇论文探讨了离子在薄膜上扩散的电子模式,意在为不锈钢的抗腐性能建立一个模式——也就是对不锈钢为什么不生锈提供一个基本的解释。吉尔伯森本身就是个科学家,这篇论文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在金科理查兹贝的铝业部门给高瑞思安排了一份工作。高瑞思和卡林在种族隔离政策猖獗之时离开南非, 所以他们为能在十年之后这样一个有利的时机重返故土而欣喜若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