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十六章 走出非洲(2)

必和必拓:从矿山赌徒到巨无霸 作者:(澳)彼得·汤姆森


必拓在壳牌的资产组合中位置很尴尬。由于在铝土矿、氧化铝和镍领域的实力,它在20世纪80年代锡价大跌时幸免于难——伦敦金属交易所实际上在1985年10月暂停了锡的交易。 但是由于其母公司竭力要在动荡的石油市场中保持领先地位,必拓没能得到充裕的勘探资金。与通用电气公司的杰克?韦尔奇一样,壳牌公司急于剥离旗下的所有矿业资产,而保留那些可以带来平稳而且可以预知的现金流的投资。 正如约翰?劳登在1989年考虑的那样, “许多公司都必须剥离业务中不够赚钱的那些业务。我能预料得到,像我们这样的集团企业到了某一阶段会说:‘我们还是把手中的必拓权益卖了吧。’”

迈克?萨拉蒙说:“壳牌已经决定要退出矿业,但其方式要能为社会所接受,特别是在荷兰。所以,它并不想大刀阔斧地削减旗下的矿产业务。 而另一方面,我们想要获得全球性的矿产业务,还希望以一支国际化的管理团队来补充我们的管理队伍。我们还希望有人能出资,因为我们没有足够的海外资本来进行投资。”

吉尔伯森不能敲定交易的主要问题在于南非储备银行(South African Reserve Bank)的总裁克里斯?斯托尔斯博士(Dr. Chris Stals)拒绝批准金科向海外输出资本,而且这个障碍似乎是无法逾越的。 不说壳牌开出的是18亿美元的天价,就算金科和壳牌可以就价格达成一致,那么也必须在海外筹得这笔钱。 对于国际货币市场的一个新手来说,这项筹资活动的难度无异于登天。

会谈进展缓慢。四个月后,即1993年的9月,吉尔伯森获知35岁的会计师米克?戴维斯没能当上艾斯康的总裁,他将后者招致麾下。“德里克?基斯和米克?戴维斯在南非注册会计领域取得了空前的成就。”迈克?萨拉蒙说,“德里克了解米克,米克也了解德里克。米克还很年轻,但才能出众。我们需要这样一个首席财务官,而他也需要一个新工作。”

米克?戴维斯同意作为财务总监加入金科,作为额外的激励,他还兼任金科旗下规模颇大的特兰斯纳塔尔煤炭部门的董事长。戴维斯想马上开始工作,但艾斯康要求他留任至当年年底。吉尔伯森否决了这个方案,他打电话说与壳牌的会谈已经到了至关重要的阶段,必须马上让米克参与进来。戴维斯收拾好行囊,当晚就飞赴伦敦。

戴维斯于1958年2月15日出生在伊丽莎白港(Port Elizabeth)[1],是三兄弟中最小的一个。在罗兹大学主修完会计学后,他进入毕特?马威克(Peat Marwick)[2]在约翰内斯堡的事务所工作。他在见习期就能处理巴克莱银行(Barclays Bank)账户的重要工作,这使得每个人都很惊讶。28岁那年,在公司拒绝他成为合伙人后,他转投艾斯康,担任首席内部审计师,并肩负起在国际市场上筹集资金的任务。 当时的南非极其不受欢迎,使得这一工作让人望而却步。

戴维斯之前只出过一次国,而且基本上不太了解国际金融。 一位法国银行家拒绝让他进入办公室,而是让他一直站在银行大厅里。尽管如此,戴维斯还是筹到了钱,让艾斯康时来运转,同时也为自己赢得了一些业内高级主管的称赞。

米克?戴维斯是个大个子——超过六英尺高而且身材粗壮,但他说话却出奇地轻,语调抑扬顿挫。现年50岁的他是飞速发展中的英国-瑞士矿业公司斯特拉塔的总裁。他戴着眼镜,头发已有些灰白。他的面貌特征很明显,留着象征哈西迪(Hasidic)[3]教徒的络腮胡。他穿着一条海军蓝的裤子和一件配着银色袖扣的蓝色衬衫,系着一条印有橘红色圆点的领带。他左腕带着刻有字的银手链,手里把玩着一个形状像牧羊杖的金质开信刀。在他的伦敦办公室里,一面墙上挂着一把镀铬的铲子——这是艾斯康在他离开时送的礼物。 米克说“如果有人说废话”,他有时会拿下铲子,做一个要铲人的动作。



[1] 南非港口名。——译者注

[2] 后与庄伯彬(KMG)会计事务所合并,组成今天的毕马威(KPMG)。——译者注

[3] 犹太教的一个分支。——译者注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