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约翰?普雷斯科特任总裁期间,必和成为了一家集多样化和影响力于一身的公司,足迹遍布全球。其海外资产占总资产的比例由1991年的28%,增长到1996年的40%以上。该公司在50个国家建立了90个独立运营的部门及项目,涉及原油、石油制品、钢铁和矿产。
在61岁的蒂姆?温特勒带领下,必和成立了一个名为“世界矿产”(World Minerals)的新部门,作为必拓资产组合的一部分,这也标志着公司回归到自然资源的老本行。蒂姆是一位在必和收购犹他公司时加入必和的资深人士。“世界矿产部负责那些不适合放在其他部门的项目,”他说道,“包括世界范围内许多零星琐碎的业务:马里(Mali)的一处金矿、津巴布韦的一处铂矿、巴西的铁矿、加拿大的钻石矿、新墨西哥州的热煤、昆士兰州的一处银矿。”
然而,无论多少粉饰也无法掩盖这个事实:1995年必和的利润高达12.16亿澳元,1996年虽有下降,但还是达到了可观的10.46亿澳元。但1997年的利润却出现了灾难性的暴跌,这一年可谓必拓“可怕的一年”。投资者对必和不断下降的股价充满疑惑,因为这家公司直到近年来都象征着安全、稳定以及澳大利亚智慧的结晶。
“1991至1995年间还不错,96年我们获得了巨额利润,”约翰?普雷斯科特说,“我记得跟董事会说过:‘我很遗憾,但我们短期内无法再创造一个新的利润纪录了。现在的处境变得相当困难。’随后,1997年的情况变得非常困难。”
在收购了马格马铜业公司仅18个月后,必和对此项资产减记了5.5亿澳元。 必和截至1997年5月底的年利润下降到仅为4.1亿澳元,降幅达61%, 而此次减记就占了利润下降中的大部分。普雷斯科特在必和年报的致股东报告书中再次宣称,公司是致力于多元化发展的。“按照我们的标准,我们坚信我们有六项业务会持续走强,”他说道,“这包括在巴斯海峡和西北大陆架的油气业务、埃斯孔迪达铜矿、各项铁矿石业务,以及大部分煤炭和钢平材业务。 这些是我们最为熟悉的业务,我们拥有较大的比较优势,并且取得了辉煌的业绩。”
布赖恩?洛顿卸任董事长的当月,即1997年5月,作为马格马项目的倡导者以及现任副董事长,杰里?埃利斯接管了公司。对于约翰?普雷斯科特来说,这标志着其惨淡时日的开始,他曾是这个最高职位的主要候选人,必定对此大为失望。他从1988年就一直担任必和的董事,虽然比56岁的埃利斯小三岁,但从1991年到1996年一直都是他的上司。
“董事会要求约翰?普雷斯科特留下担任首席执行官(CEO),而不要盯着董事长的位置,”一位必和的内部人士说,“但是他们并不知道应该让谁来担任新的董事长。他们之所以想让杰里?埃利斯接手这一职位,是由于他们认为与其让他继续担任高级管理人员,还不如让他担任董事长更为合适。 他们要求普雷斯科特接受首席执行官一职,但这于他来说有些勉为其难。”
在埃利斯被任命为董事长前,他与备受困扰的首席执行官时有摩擦。普雷斯科特现在发觉自己在辛辛苦苦地试图解决一大批似乎无法解决的问题,而可以说制造了其中最大的一个问题的人现在却成了自己的上司。即使考虑到铜价的暴跌,马格马的表现仍旧糟糕。5.5亿澳元的减记证实了一些股评人一直以来所怀疑的:用在马格马项目上的32亿澳元简直就是天文数字,特别是必拓还拥有埃斯孔迪达这个规模巨大、品位和产量都高得多的铜矿。
马格马绝不是唯一的亏损大户。 此外,后来更名为必和夏威夷(BHP Hawaii)的夏威夷太平洋资源(Pacific Resources)炼油厂也减记了1.24亿澳元。当必和于1989年以5亿多澳元收购该炼油厂时,正是奇普?古德伊尔代表太平洋资源与必和进行谈判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