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刘所在的公司领导班子换届,新上任的领导一开始就对公司反复强调:不要有事没事老往领导身边凑,大家工作如何,要用能力和结果说话,而不是“早请示,晚汇报”就行了。大家应该把更多的精力放在自己的工作上,而不是在领导身边转来转去瞎汇报。
这个消息让不善言辞的老刘大喜过望,因为以前的领导喜欢能言善道的职工,所以尽管自己所带领的部门业绩卓绝,却总是得不到领导的青睐。这次,新领导既然这样表态,看来自己的出头之日也到了。在老刘的带领下,部门的业绩屡屡攀升,在促销活动上也时时创新,结束了连续三年的营业额滑坡,部门成绩有目共睹。在老刘大展身手的过程中,领导也曾经对他的一些促销方案有不同的想法。但是老刘凭借着自己多年的市场经验,在遇到与领导分歧的时候总是坚持自己的想法,当然事后也证明老刘的决断是正确的。之后老刘就更坚定了不用请示、自己做主的信念,实现了业绩更高的目标。
到了年底表彰的时候,老刘却大惊失色。平常跟领导多沟通多汇报的那些主管,几乎都得到了一定的重奖与提升,有些人甚至连升两级,而自己所带领的劳苦功高的团队却一点被提升的迹象都没有,仍然在原地踏步。老刘怎么也想不通,领导不是最看重结果吗?自己部门创造了新业绩,怎么结果又变得不重要了?
老刘所面临的“功大薄赏”其实是一种危险的讯号。领导虽然发话“结果比过程重要”,但是绝对不代表过程是可以完全被忽略的。老刘在追求高功的过程中与老板缺乏沟通,虽然业绩上来了,老板却会在心里对他产生嫌隙。对领导来说,老刘最大的“过”就是不请示,不汇报。在现实工作中,太过注重汇报过程的人虽然会让领导觉得有点繁琐,但是这些人通常最后都会得到领导的赏识。这不是因为领导奖罚不分,识人不明,问题是出在下属和领导的思维区别之上。
老板是企业利益的直接受益者,有时也是最大的损失方。在用人的标准上,有两个是必不可少的:一是能力,二是信任。能力决定授权大小,信任决定授权长短。很多职场人没有意识到自己手头的权力都是从领导手中借来的,是随时有被收回的可能的。借的东西永远不是自己的,要让借方感觉到所借的东西还很安全,还在自己的控制范围内,他才会安心。然而我们在职场上却常常看到老刘这样的人,他们正在被老板的“授权”感动着,大事也不请示,不汇报,认为自己身正不怕影子斜,但只要出现一两个别有居心的人就可以将他们的功劳抹杀。因为授权之后,领导的控制欲是前所未有的。表面上下放权力,实际上仍然需要知悉你的工作情况。既然你在大事上不请示,不汇报,总有既请示又汇报的能人可以补上这个缺。
汇报也是有尺度的
如果领导经验很丰富,专业性很强,那么下属只需要汇报结果或者阶段性的结果就可以了。因为在上下级之间不会存在信息上的矛盾,因此略过细节会提高工作效率。但是如果领导掌握的信息很少或者信息不真实,那么下属就一定要在工作过程中勤汇报,否则容易造成领导的不满,在工作思路上也很难达成一致。在这种时候固执坚持自己的方式,即便是工作取得了大成就也会付出惨重的代价。在心理学中有“恐惧产生攻击”一说,领导在无法掌握足够信息的时候,不可避免地会出现“事物脱离控制”的恐惧,这个时候如果还忽略工作过程中的请示,会让领导产生强烈的不安全感,进而做出攻击性行为,表现为对你的工作成果视而不见,而寻衅责人。
大事要汇报,问题常沟通
良好的沟通是简化人际关系的唯一出路,大事一定要向领导请示,多倾听领导的意见和声音,掌握领导的喜好。请示可以最大程度地表现出自己的诚意,在请示和汇报中,千万不要随便加入自己的主观猜测和个人判断,一切要以尊重事实为前提,这样才能在领导面前为自己树立可信、诚实、敬业的职场形象。
郭盈是一个比较没有主见的人,不管任何事情都要先问过上司再做决定。有一次上司和客户刚从办公室走出来,郭盈就迎了上去,汇报自己今天早上的工作。上司有客户在旁,随口问了一句:“昨天的材料整理完了吗?”想要用这个理由来打发郭盈,不要影响自己跟客户的沟通。郭盈却没有眼色地立马从头开始说起自己的工作进度,全然不顾走廊并不是一个适合汇报工作的地方,还忘了上司身边有一个不耐烦的客户在场。上司很快地打断了郭盈:“等一会儿拿一份书面报告到我办公室,你先走吧。”郭盈这才发现上司的脸色已经铁青,赶忙慌慌张张地离开了。郭盈回到办公室整理好资料之后,立刻做了一份书面报告就奔到了上司的办公室。这个时候上司正在处理一件比较紧急的事务,见她敲门进来说明来意,皱眉生气地说:“没看见我正忙着吗?有没有一点儿眼力价儿啊!”
其实,领导在问郭盈“昨天的资料整理完了吗”的时候无非就是想听到“做完了”或者是“还差一点”的答案,而不是当场就要一个详细的工作汇报。在这种情况下,即便郭盈说得再清楚,上司有客户在旁边也未必就会有耐心听下去。郭盈想要跟上司汇报工作,却没选对时机。想要用最快的速度来完成报告,给上司留下一个好印象,却反而让上司觉得她做事没有眼色。
有些领导不喜欢繁琐的事物,如果每天被淹没在鸡毛蒜皮的小事中会让领导大为恼火。因此,在请示工作之前首先要分清楚哪些是需要请示的,哪些是自己可以做决定的。说起来这都是个人的工作权限问题,你的决定权越大,工作就更自由。如果连芝麻大小的事都要请示上司,没准越请示事情会越多,除了让上司不耐烦,不会有任何好处。那么,要怎么把握请示的尺度呢?
你要明白上司关心什么,在上司的日程表中什么事是比较优先的,对这种事要小心处理。上司没有时间过问的事,通常你都可以自己决定。值得一提的是,上司放多大的权给你,你就做多大的事。至于权限的大小,就要靠自己争取了。当你做了几件令上司满意的事情之后,上司对你的信任度就会提高,你的权限也就越大。信任,是上司下属良好关系的基石,也是决定权限大小、汇报尺度的标准。
分清楚请示的尺度之后,还要了解请示汇报的方法,这对于职场人士是非常必要的。
第一,在请示汇报之前,做好充分的准备
要将相关的材料准备齐全,避免在请示的过程中返回办公室取需要说明的文件。尽可能地将事情考虑周全,将上司可能需要的跟工作汇报密切相关的材料放在一起。要事先在脑中将请示汇报的重点过一遍,理清楚请示的主线,不要让上司听得一头雾水。理清自己的思绪,最好拟定一份汇报提纲,并且预想出上司可能会提出的问题,准备好应对措施。
第二,要跟上司预约汇报时间
在请示汇报之前,一定要先了解上司最近的工作安排。不要跟上司的其他工作发生时间上的冲突,可以直接和上司预约时间,也可以通过上司的秘书安排。总之千万不要没有预约就贸然地跑到上司办公室,这个时候或许他在接待客户,或许正遇上他情绪不好,这样唐突汇报工作是非常失礼的,也有惹火上司的危险。
第三,要有明确的时间观念
在向上司请示汇报的时候,不是越早越好。因为上司在你来之前可能安排了其他的事情,提前到达很有可能打扰上司正在进行的工作。如果早到了,可以在上司的办公室外稍坐一下,理理思绪。迟到也是不允许的,一个没有时间观念的人很难让人信任。准时到达是最好的选择。如果在到了之后,上司仍然有尚未处理完的工作,可以示意上司自己可以稍等片刻,最好是离开上司的视线稍等。因为在上司眼前晃,会让上司产生一种时间压迫感。而善解人意地在外头等待,给上司留有足够的环境和空间,是最让上司舒服的做法。如果因为有其他的事情而耽搁了时间,一定要提前跟上司打招呼,让上司决定稍后进行或是延期汇报。
第四,在汇报的过程中需要注意
在汇报的时候,先简单地介绍一下自己的想法和思路,看上司的兴趣和意见之后再针对重点问题做详细的汇报,不要不分轻重地直接巨细无靡地汇报。在汇报的过程中,不管上司对你的工作意见是否赞同,都要保持尊重上司的基本态度,就事论事地沟通问题,不要用过激的语言来强调自己的坚定,也不要唯唯诺诺只会附和,更不要固执己见,不分尊卑。汇报的目的,是为了让你的工作想法被上司认可,而想要说服领导,只能依靠严谨而谦虚的态度。在汇报的时候一定要保持冷静,适当的时候稍作停顿,听听上司的意见。
当请示汇报的内容得到上司肯定的时候,要予以感谢,并且明确表达自己认真实践的决心。当请示汇报的内容被上司否定的时候,应该在尊重上司意见的前提下用委婉的方式陈述理由说服对方。如果上司一时难以决定,也不要过于催促,千万不要逼上司做决定。
在汇报的过程中,也要注意控制时间,以免耽误上司的工作安排。如果上司有进一步探讨的意愿,可以在征询上司同意之后继续与之交流。即便你还有工作,也应该让上司把话说完之后再表明自己之后的工作安排,询问今日的汇报是否可以告一段落。在离开的时候一定要有告辞之言“耽误您的时间了”、“麻烦您了”、“那我告辞了”。将自己手头的资料整理带走,包括自己用过的稿纸和一次性水杯等,不要给上司留下一个亟待清理的凌乱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