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书香世代耕读传家(1)

再见童年 作者:张倩怡


我们看许多以旧式大家庭为题材的电影或小说,总看见其长者强调这个家是书香世代,诗礼传家,而大叹后代子孙不长进。其实什么是书香世代呢?由于电影往往描写经济条件比较好的大家庭,所以我们很容易以为只有世代簪缨的世家大族,才叫书香世代。

若说世代书香家庭,其经济状况实在千差万别,有些确是地方望族,如曾国藩的后代。但是等而下之,自称书香世代之家的,仍大有人在,柳亚子、钱穆、周作人、冯友兰、马叙伦、萧瑜、陈翰笙,以至贫穷得无书可读的夏衍、自称城市贫民的现代人千家驹,都自认为世代书香。柳亚子是清末革命文学团体南社创办者之一,诗人,他的曾祖、祖父均为举人,父亲是秀才;钱穆世居无锡七房桥,族大人多,他这一支家境不佳,但读书较盛;周作人祖父曾进中士,但因科场案,家道中落,以典当维生;冯友兰父亲是进士;马叙伦父亲有功名,但早亡,家中一贫如洗,仅靠母亲为了继承马家读书之名,以一双手供马叙伦上学;萧瑜长期在外交界服务,家中田地不少,祖上有功名;陈翰笙研究经济史,北大教授,祖上亦有功名,叔伯都曾读书,但家人多经商;夏衍见《读圣贤书所谓何事》文;千家驹是经济学家,母亲被遗弃,其家曾祖是拔贡,祖父是秀才,父是廪生,教蒙馆。

这些世代书香之家中,不是每一个人都以读书考功名为念。例如陈翰笙,他的祖父是秀才,父亲读书,但大伯父开当铺,二伯父开米行,三伯则靠祖辈的房屋,吸鸦片过日子;曾国藩修身齐家平天下皆有方法,他的家很重视教养,但曾国藩的后人并不是以做官维持生计的,他家治有田产,单是正月宴请佃农,清末时便要摆几十桌,每桌坐六人。事实上,读书反而会影响家道,萧瑜以至其他人都提过,他们家变得清贫,是因为太着重读书,务诗书不治生产的缘故。

大致上,代代有人读书,绵延好几代,就有资格称为世代书香。世代书香的家庭一般很重视这个传统,往往成为子弟在逆境中发愤读书的动力。马叙伦说:“父亲在日,我已没有幸运好好地读书,何况父亲过去了,但是我的母亲呢,偏偏要从他老十个指头底下养活我们的生命,还要我承继祖父的书香。”马叙伦《我在六十岁以前》页4。夏衍家曾经是大户,但后来已经很冷落,穿别人的旧衣服,过年连供品也买不起。夏衍幼小时自然请不起专人来教,在普通的私塾念书。他已嫁的姑母说不行,说娘家是书香门第,夏衍只有两兄弟,大哥已经当了学徒,可惜了,夏衍必须进城里的学堂。后来夏衍家实在负担不起,已经到断炊的地步,夏衍于是瞒着母亲找了一份学徒的工作,当夏衍把要当学徒的决定告诉母亲时,“母亲听着,不作声。很久很久,才慢慢打开箱子,给我整理了几件换替的衣服,她的面色是凄苦的,我想不出一句话来宽慰她。直到睡下之后,我朦胧中听到她一个人在独白:‘……完了,有什么办法,世代书香,就在我这一代完了,兄弟两个都当了徒弟……’”幸好当了学徒半年后,夏衍偶然有机会得以再读书,虽然读的是公立工业专门学校,但这大概已足以减轻他母亲的歉疚感。夏衍《懒寻旧梦录》页24。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