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15.应对丧亲之痛(15)

死亡课 作者:(美)查尔斯·科尔


第三,当人们认为这个意外是本可以避免的,却因为过失而导致了亲人无辜的死亡时,受害者家属通常会非常的愤怒。所以,他们非常想找到事故发生的原因,找到肇事者,然后绳之以法。如果,意外事故是不可抗力造成的,它既不可预知,又不可控制。那么为了去除这种恐惧心理,受害者的家人或者生还者经常会责怪自己。他们是在用另外一种方式让自己不去相信世界上其实存在着这种人力不可抗的灾难,而他们在这些灾难面前是根本无力抵挡的。

第四,在一场意外事故中,瞬间经历多人的同时死亡,容易形成一种超负荷的痛苦,生还者或者受害者家属一时间很难应付这一切。多人的死亡经常发生在公共的灾难中,例如“9.11”事件。

第五,灾难中的幸存者会感到自己的生命受到了严重的威胁,或者会回想起那场可怕的死亡遭遇。前者的情况中,人们可能会感到恐怖,情绪极度激动,产生强烈的被抛弃感和无助感,感觉到自己的脆弱;在后者的情况中,可怕的感官刺激(眼前的一切、声音、气味等)会产生一种反应现象,例如噩梦、记忆回闪和侵入性图像或者记忆。

我们可以在任何一场意外事故中找到这五个客观因素之一或者更多,无论这些事故是人为的还是自然灾难。这些事件所导致的结果超出了人们的所能承受的范围,会导致恐惧和无助的心理。很多人将应激反应综合征与创伤后应激障碍联系起来——创伤后应激障碍的主要症状是重现灾难发生现场,回避与意外事故有关的刺激,对事物反应麻木,以及越来越剧烈的生理激动。在这一点上,有人认为这些反应与复杂的悲痛情绪是有区别的,但是这种观点还存有争议,我们马上会在下文中谈到。

意外事件粉碎了我们理想中的世界,那个我们曾坚信的世界。贾诺夫·布尔曼在她的书《破碎的假设》中描述了我们假想的世界是“一个概念系统,随着时间不断发展,让我们对自己和这个世界总是抱有期望。”她认为大多数人心目中的假象的世界主要是“充满善意的世界”、“有意义的世界”、“值得存在的世界”,她对如此博大却不盲目的信任感到很欣慰,因为“我们的信任可以让我们不断投入新的计划,验证我们的能力极限。”

如果我们想想这些突发性事故给我们的世界观带来了什么影响,那就是我们最终还是会重新建立对世界的信任,重新建立一个没有威胁的理想世界——这也是灾难幸存者日后最大的任务。这就是从一个灾难的受害者转变成一个幸存者,并从悲痛中走出来,重新过上健康的生活的过程。他们要不断地克服灾难带给他们的负面影响和悲痛的情绪,这个工作其实是很具有挑战性的。所以,贾诺夫·布尔曼是这样形容这些成功的幸存者的:

这些幸存者意识到了灾难存在的真实性和残酷性,但是却拒绝让这些意识在他们的世界观中占据主导地位。因为,他们依旧相信尽管不是绝对的,但世界总还是充满善意的;有可能时有灾难发生,但绝不是这个世界的全部内容;人们自己还是要行为高贵,富有活力,但是也总会感到无助,这是可以理解的。有时会有幻灭感,但是大多数时候还是充满希望。希望总会战胜一切的。最后,在他们的世界观中,知道有美好的事情存在,也有不好的事情存在——灾难时有发生,人类也不是无所不能,但是胜利总是属于人类。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