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6.应对悲痛:个人如何给予帮助(6)

死亡课 作者:(美)查尔斯·科尔


帮助悲痛的人们完成几个任务

对所有悲痛的人们来说,最核心的问题就是要学着重新建立一个没有逝者的生活。我们曾在第八章探讨过沃登的任务型理论,作为帮助者的我们,完全可以借鉴这个理论,有的放矢地帮助悲痛者。我们在此探索了几种帮助悲痛的人们完成认知、情感、行为和价值观任务的有效办法。

在这个过程中,帮助者需要注意一点:在如此巨大的打击之下,悲痛者的生活往往会失控,很容易产生强烈的情绪反应,但是局外人一定要注意不要产生不必要的恻隐之心将悲痛者必须完成这些任务大包大揽下来。除了悲痛者真的严重到已进入病理状态,有自残和伤人的倾向之外,悲痛的人们必须有足够的空间去采取自我主动性,完成任务,掌控局面。曼宁在1979年写过一本书,名叫《不要夺走我的悲痛》,这个标题的含义,就是我们的意图所指。

帮助悲痛者完成认知任务

每个悲痛的人们都会问一个问题“究竟发生了什么”。所有悲痛的人们都需要知道相关的信息。知道事情的真相是人们真正从内心接受事实的一个必要步骤。这就是为什么很多悲痛的人总要一遍又一遍的温习死亡发生的经过。我们作为局外人一定要保持耐心。他们会问:“如果撞他的那辆车是红色的或者蓝色的呢?那他是不是就不会死了?”只有悲痛的人们在脑海中用这样一点点的细节来拼凑出整个画面,他们才能真正的了解事情真相。不然,整件事情仍然是空白,没有颜色,不真实。认知的过程很重要,也很困难,但只有这样他们才能真正地控制住现实的局面。如果牧师、咨询者、医生或者与此事相关的人不对悲痛的人们讲实话,不为他们提供尽可能详细的信息来帮助他们的话,那么这个过程将更加困难。

那么,作为帮助者,我们要尽量为他们提供及时,准确和可靠的信息,这十分的重要。有一天,阿瑟·史密斯在离家600英里以外的一个地方开会,会议期间,他接到一个电话。他的妻子简短的告诉了他一个噩耗:“瑞秋今天早晨死了。”事后,史密斯写道“再没有其他的方式能通知某人,告诉他,他所深爱的人死了。”史密斯的第一个反应就是拼命从脑海中搜索他所认识的人中有谁病了,有谁年纪很大了,而这个人名字恰巧叫瑞秋的。但是他没有找到。一阵沉默之后,史密斯不得不开始面对自己最不愿意面对的现实,他的女儿瑞秋死了,这是个巨大的打击。

当意外发生时,信息显得尤为重要。巨大的打击之下,人们都会产生一种不现实感。也就很自然地会有抗议的声音“这当然不可能发生”,“不可能有这种事情”,“这一定是个噩梦”。

他们急于知道更多的信息:有没有幸存者,原因是什么,尸体复原情况怎么样等等。有时候,有些问题真的没法回答,也不能回答。他们其实就是想一次次的验证,确认死亡确实发生了;有时,也是在强迫自己接受这样残酷的却没被完全解释清楚的现实。不断验证是悲痛的人们实现从震惊到困惑,再到积极应对的过程的一种方式。

举个例子来说,有些死亡的原因人们暂时无法知道,像婴儿猝死综合征等,但是知道症状和发生的规律却是很重要的。尸体检查和相关的诊断结论对帮助丧亲的人们确认悲剧不是因为自己的疏忽而造成的,认识到结果也是不可抗的是至关重要的。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