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5年我们成立的第一家公司叫中国黄页,直到1997年年底,我国的互联网才开始抬头,那个时候在杭州的发展是很艰难的,我们要一家一家地敲门,一家一家地做。
最后到1997年年底,市场还没有热,但感觉要热起来的时候,国家外经贸部把我请去,到北京做外经贸部的网站。到北京之前,外经贸部所有与互联网有关的网站都是我们帮助建的,那时候也是脑袋一拍去北京。我很少骗人,但是我骗了同事。当年在我的公司有40多个员工,我要带几个去北京,许多人都很年轻,我当时和他们说北京怎么好,说得天花乱坠。他们说好,我们去了。我那时对北京还不熟悉,我和外经贸部只谈了一次,但我们在北京做得确实不错,14个月来,我们从来没有休息,《人民日报》把我们这些人称为“梦幻之队”。
到了1998年年底,出现了质的变化,互联网大潮越来越热,我的理想不是在政府里当官员,我的理想是10年以内建一个很好的公司,所以我决定离开。离开的时候还没有想过要做阿里巴巴,那时候觉得中小型企业一定有前景,中国互联网的发展一定会很好,到底要做什么还不是很明确。但时至1998年年底,如果还要这么做下去我就更像个官员,不像个商人了。
——摘自2001年马云在厦门会员见面会上的讲话
1995年,一块北京瀛海威科技有限责任公司的广告牌竖立在北京白石桥路口,这块广告牌上写着:“中国人离信息高速公路还有多远?向北1500米。”白石桥路口向北1500米的魏公村,就是瀛海威公司所在地。早期,马云显然深受瀛海威的启发,中国黄页早期的名片就带有明显模仿瀛海威的痕迹,它印有“信息高速公路已首先在杭州开通”。
1995年,马云带着团队拜访了瀛海威创始人张树新,马云与张树新谈了半个多小时,之后马云说了一句话:“如果互联网有人死的话,那么张树新一定比我死得更早。”马云认为:第一,张树新的观念他听不懂;第二,她提的理论比马云的更先进。
1998年年底,两次创业梦破灭的马云带团队去了趟长城,大家心情都很沉重,团队中一个人突然号啕大哭,对着长城大声喊:“为什么?为什么?”离开北京前的最后一个晚上,马云和自己的团队聚在北京的一家小酒馆。那天下着很大的雪,众人边喝酒,边抱头痛哭,最后唱起了《真心英雄》,唱完《真心英雄》就唱老歌,一首接一首。多年后,大家只记得唱了一个晚上的《真心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