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2年7月,父亲从南充川北区党委调北京工作,一行四人,其中有秘书曹令中、警卫员蓝天禄和我。
父亲上京时的兴致很高,意气昂扬,真有一股事事争上游、处处比先进的劲头。那时也有“小广播”,人们风传他要去政务院建筑工程部任常务副部长,部长的后备人选是陈正人同志。陈正人同志早年随毛主席开创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他的夫人彭儒同志也是井冈山时期的老战士、老资格。胡陈二人相识很久,彼此关系很熟,我父亲很愿意在他领导下工作。
我想,传言比较可靠,因为这事是我外祖母告诉我的,她都知道,可知传言范围之广,可信度也就大了。为此,父亲十分兴奋,能为全国城市搞基础建设,为老百姓修建房屋,这是多么有意义的事情。
在北京翠明庄,有一天我看到父亲匆匆从外边回来,径直一人走进客房,一下坐在床上,右腿盘在床边,左脚垂落在地,半晌没有言语。沉思一会儿后,他慢慢抬起头来,面带一丝笑意看了看我,仿佛自言自语地说道:“我的儿子都这么大了,还让我做青年团的工作?哼,没有想到。真没有想到……”边说边摇头,一扫来京时的兴奋。
事后不久,听周围的同志们讲,那天是刘少奇同志找他谈话,分配他到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工作。对团中央第一书记的人选,有两位候选人,一为胡耀邦,一为陈丕显。名单上报党中央时,毛泽东同志圈定了胡耀邦。父亲当然服从了中央的决定,但他独自一人发的轻微牢骚,恐怕只有我一人知道,同时陈丕显的名字也深深印入我的脑海。那时他正任苏南区党委书记兼军区政委,那里是中国经济文化最发达的地区。
父亲到团中央工作的当年,毛泽东同志就给他出了两道题目:一个是党如何领导团的工作;另一个是团如何做工作。第二年,毛主席借团代会召开之际,亲自回答了这两个问题。
毛主席讲话开门见山第一句话就是:“青年团对党闹独立性的问题早已过去了。现在的问题是缺乏团的独立工作,而不是闹独立性。”他高屋建瓴的判断和气势一下子吸引了到场所有的听众。正当大家关注毛主席怎样阐述党团关系,什么是独立性这样重大严肃的政治问题时,毛主席却话锋一转:各地党委反映,对青年团的工作是满意的,现在要来个不满意,就是说青年团的工作还没有适合青年团的特点搞些独立活动。14岁到25岁的青年们,要学习要工作,但青年时期是长身体的时候,他们的学习和工作负担都不能过重,青年人就要多玩一点,要多娱乐一点,要蹦蹦跳跳,不然他们就不高兴,以后还要恋爱结婚。他们一要身体好;二要学习好;三要工作好。在场听众怎么也没想到毛主席会讲出这么一番话。体贴入微的话语叫人凝神屏气,讲话时的魅力风采又令人赞佩倾心。毛主席意犹未尽,又谈到学生的睡眠。他认为8小时不够,要9小时,因为学生们容易神经衰弱,经常睡不着醒不来。这真是对青年慈父般的关怀。说到这里,毛主席态度一转断然说道,要下一道命令,不要讨论,要强迫执行。革命带来许多好处,但也带来一个坏处,就是大家太积极太热心了,以致过于疲劳。这是谈话的第一个层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