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乐不意味着健康
推孟被试的性格是否活泼和乐观,是根据家长和老师们填写的问卷推断出来的,即他们认为这类儿童是“格外快乐和乐观的,从来看不到黑暗面,也从不担忧” 。如果成年人判断某些儿童在生活中是幽默的,那么这些儿童就被归为幽默(活泼)的一类。比如那些“诙谐、容易听明白笑话的含义,看到每件事的有趣一面”的儿童们。保罗就是其中之一,他在他的圈子中是一个“开心果”。他经常笑,很少生病,偶尔才感冒。尽管他不常感到紧张和害怕,但他的父母认为他对别人的赞同和反对看法特别敏感。他们说,保罗每天睡8小时而且睡得很香,他精力充沛、性格随和。但是与同龄人相比,保罗更自我,他“倾向于成为一位领导者”。像保罗这种活泼快乐的儿童,与同龄儿童相比没有大的差别,只是性格中乐观和风趣的特点更突出。
许多人可能认为,这种乐观和风趣的人格特质能帮助人降低患病的风险,但是我们的研究发现,这种人格特质对身体健康也有不好的一面。欢乐的体验等正向积极情绪会激励我们在生活中做些美好的事情,如养育小孩、与团队密切合作、帮助有困难的人。研究已经证实:快乐和忙碌的人,与沮丧和压抑的人相比,前者精力比较旺盛,容易和他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但这并不意味着,参加欢乐聚会或者吃抗抑郁药就能提升健康水平。关键是要知道:是先有精力呢,还是先有活泼快乐的人格特质?
许多人相信快乐会带来健康,因为两者时常相伴出现,即快乐经常与健康密切相关。而且这种关联性被许多科学研究证明意义重大,但这并不意味着快乐是身体健康的直接原因。事实上我们发现在大多数案例中,其他的人格特质才是使人既快乐又健康的原因。这一点极为重要,因为它让我们知道如何保持和改善健康。
那么,某些科学研究究竟错在哪里了呢?测量快乐是很容易的:你只需要询问被试——你觉得快乐和满足吗?在一些较好的研究中,这种测评每天或每周会重复进行若干次。但是,我们又如何测量健康呢?很少有研究者能将那些非常快乐的人、中等快乐的人、很严肃的人分门别类、长期追踪他们的健康情况?他们大多只是问被试“你的健康状况如何”之类的问题。问题就在于,那些说自己真的快乐的人,很可能也是说自己很健康的人。这种调查研究,无法包括经过医学诊断的被试的健康状况,比如被试的冠状动脉狭窄的信息。
理想的研究是严格设定研究变量,即给病人增加快乐情绪,比如引导病人“想想自己的福气”,并观察病人是否会因此而康复。拿癌症病人来说,把他们分成两组:有一组只接受正常的医学治疗;另一组则在接受正常医学治疗的基础上,还接受心理治疗,指导他们提升“快乐感”。如果按照这种方法研究,几乎没有证据能证明快乐与健康有关系。尽管很多人这样认为。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