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道光三十年(1850年),广西局势动荡不安。
年初,在南部和东部的北江、西江流域,那些溯江而来的流民与当地山民不断发生械斗,到了夏天,由此便演化成了层出不穷的骚乱和此起彼伏的起义;各路起义军落草为寇、占山为王,且相互间遥相呼应,公然与朝廷分庭割据。
道光皇帝以“渎职无能”的罪名将广西提督闵正凤革职,急忙调在湖南成功镇压新宁县李元发起义的湖南提督向荣任广西提督,率大军前去镇压;几乎与此同时,朝廷中大学士潘世恩,通政使罗惇衍,尚书孙瑞珍、杜受田又力荐正因病辞职归籍的林则徐,说两广之事非林则徐不行。道光皇帝也似乎对向荣不太放心,遂急命林则徐为钦差大臣,火速赶赴广西“戡乱”。
尽管此时林则徐的病情根本没有好转,但仍在儿子林聪彝及幕僚刘存仁的陪同下,于10月抱病启程。一路上,林则徐的疝气不时发作,以致不得不躺在一种特制的卧轿内才能勉强赶路。林则徐本想由山路从福建取道广东,再进入广西,可到达潮州时就开始严重下痢,11月到达普宁时,实际上已病入膏肓,不得不在普宁行馆暂住下来。道光三十年十月十九(1850年11月22日)辰时,躺在行馆床上的这位禁烟英雄,突然手指天,大喊“星、斗、南”三字后,吐出了长长一口气,便停止了呼吸,享年六十六岁。
随后发生的事几乎众所周知:向荣所率大军与农民起义军一触即溃,朝廷又不得不急命两江总督李星沅为钦差大臣,周天爵为广西巡抚,再率大军前去广西镇压,可再次一败涂地。道光皇帝又气又急,突发急病,最终竟不治身亡;而农民起义相反倒越来越壮大。1851年1月,各路人马云集金田村正式宣布总起义,一场对中国历史产生巨大影响的太平天国运动便由此正式拉开了序幕……
堂堂大清,似乎一夜之间便陷入了不可收拾的局面。于是,朝中的重臣们感慨道,如果林则徐不死于半途,或许就不会这样了!
是的,如果林则徐不死,一切会怎样呢?甚至一百多年后,当我们回顾这段历史时,仍会发出这样的疑问和感叹。
然而谁知道呢!林则徐死在了半道,一切便因此而成了悬念。
其实,林则徐的一生中,充满着悬念——一个又一个的悬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