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悬念——假如不被革职……(4)

晚清背影民国脸:清末民初的那些人和事 作者:诸荣会


看起来,此时的林则徐取得了胜利,连当时如《澳门月报》、《季度评论》、《新加坡自由新闻》、《广州纪时报》等外国人报纸,也都不但大篇幅地连续报道虎门销烟的进展,而且也对此大多给予了肯定;甚至连英国本土方面也因这一事件而物价一时大涨,尤其是大米、丝绸和银等。

然而,此时谁也没有想到,林则徐这看起来的胜利,实际上已在外交上输了一着,或者说已在外交上中了义律的圈套:原来,义律让外国烟商在收到林则徐上缴鸦片的命令后,并不让烟商将鸦片直接交给林则徐,而是先交给他,他再以“不列颠女王陛下政府的名义”缴给林则徐。然而,林则徐并没有看出义律如此“多此一举”的行为里暗含着怎样的险恶用心,当然或许他当时压根儿就不愿和不屑去猜度这“多此一举”。

义律“多此一举”的目的,是蓄意将一次商业冲突转变为中英两大帝国间的冲突——英人要的就是这个借口,而林则徐恰恰一不小心为侵略者提供了这么一个借口。

当然,我们今天在这里提出这一点,一点也没有苛责林则徐的意思,相反,倒是觉得林则徐作为中国近代第一代真正意义的外交官,他这样的失误实在是应该交的“学费”,实在是太正常了。因为在此以前的数千年内,中国多数时候实际上是一个没有外交的国家——外交讲究的是平等相待,而在中国人看来,我们是世界的中心,是“老大帝国”,别人都是蛮夷,他们只有做我们的蕃国向我们朝贡的份儿,哪有什么与我们平等对话的份儿!一个没有真正外交的国家走出的第一代外交官,初登上国际外交舞台,外交经验和外交技巧从何而来?交一点学费不是很正常的事吗?

“虎门销烟”的消息传至英国,英国国会对此展开了辩论,在女皇维多利亚的影响下,最终以271票对262票通过军事行动议案;并于当年10月1日,英国内阁作出“派遣舰队去中国海”的决定。中英鸦片战争就此爆发,而导火索正是“虎门销烟”。

今天的史学家们将鸦片战争的正式爆发的时间定为1840年6月,而林则徐被革职是在1840年8月。林则徐被革职的直接原因看起来是清军在舟山的战败、定海的失守,再加上英军兵临天津城下,直逼北京。这是事实,正是在这种情况下,道光皇帝不得不听信当初反对禁烟的穆彰阿等人之言,为英国人“申焚烧鸦片之冤”,“以折服其心”,而将林则徐革职。可是哪知道英国人并不领情,照样进攻大沽、台湾、浙东,照样沿珠江进攻虎门、广州,沿长江进攻镇江、南京等,且所到之处大多势如破竹。此时,人们不禁想,如果林则徐不被革职,或许不会这样吧?因为他不但是早就上书朝廷,一再提醒道光皇帝,“沿海州府,应早作备战,以防英夷来袭”;更重要的是在“虎门销烟”发生后英军的几次武力挑衅,因为中国有林则徐在而并未讨得便宜,再加上后来英军并未选择在广东与中国开战,而是转而向北,先浙东,再沿江,再津京,其表现似乎很“怕”林则徐。

然而真是这样的吗,我们还是来看看事实吧!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