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鸦片战争后,清政府被迫与英国签订了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其中最重要的一款便是所谓的“五口通商”,也就是将中国沿海的五座大城市确定为“通商口岸”,允许英国人自由进入其中,进行“自由贸易”,并设立领事馆,广州是首当其冲的一座。但是恰恰就是广州,在条约签订后的数年内,英人一直不能进入,原因是在广州郊区发生的“三元里抗英”后,广东民众与英人异常对立,民众“合词请于大府,毋许英人入城”。因此,事实上英国人不但没能在广州设立领事馆,连商船也根本进入不了广州。为此英国多次与清政府交涉,要求践约,但一直未果。因此,当时的广州无疑成了一个随时可能再次引爆战争的火药桶。就在这个节骨眼上,叶名琛出任这个广东巡抚(后又授两广总督、通商大臣),命运可想而知,一不小心便会被炸得粉身碎骨!
叶名琛当然不想这样!
从前任身上总结一些成功的经验与失败的教训,这是叶名琛上任后必然要做的功课。
林则徐,这是叶名琛不能不时时揣摩的一位前任。这位前任,可谓是第一位在英国人面前雄起的大清官员,他主张严禁鸦片贸易,并下令收缴英商鸦片于虎门海滩一炬销毁,为此被朝野上下看作是“禁烟派”的代表;而对英国发动的鸦片战争,他积极组织海防,给来犯英军以迎头痛击,迫使英军不得不放弃对广州的攻击改向北去,为此在鸦片战争中又被朝野上下看做是“主战派”的领袖。然而,最终结果是,由于清军在战场上的不断失利,清政府不得不与英国签订丧权辱国的中英《南京条约》等,割地赔款不在话下;而林则徐落得个充军新疆的悲剧下场。
叶名琛不想做林则徐。
林则徐的后任是琦善,再后是耆英,他们在看待英国入侵的问题上与林则徐相反,竭力主和,不主张与英国人开战。琦善上任伊始便将林则徐设置在虎门和珠江口的炮台等几乎全部废弃(当然这也是英国人的要求),并签订了《穿鼻草约》等;耆英更是一口气签下了《南京条约》、《虎门条约》、《望厦条约》和《黄埔条约》等,以一味的妥协换得了英国人暂时不进攻。然后他们的“主和”却也在朝野上下引起了非议,人们将他们的所作所为看做与投降卖国无异,他们本人在世人眼中也几乎与卖国贼无异,可谓是身败名裂。琦善因签订《穿鼻草约》而在1841年8月被定为“斩监候”,戴着镣铐离开广州,虽然最终没有执行,但那多半是因为他的满族贵族的身份的作用。耆英虽然也曾红极一时,但1848年奉诏入京后,便为这一切付出代价了,官阶被一降再降,由封疆大吏降至“五品候补”,最后竟被道光皇帝以二尺白绫赐死(当然这是后话)。
叶名琛当然也不想做琦善、耆英。
他事实上也做不了他们,或者说,他压根儿就没有做的资格和本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