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假如早死几年(2)

晚清背影民国脸:清末民初的那些人和事 作者:诸荣会


李鸿章的老家合肥有一座包公祠,1882年李鸿章出资对此进行了一番重修,修成后他亲撰《重修包孝肃公祠记》,并勒石刻碑,立于祠内。此碑今天我们还可以看到。在这篇碑文里,李鸿章表达了对包拯的敬佩之情外,也表达了对于宋仁宗敬佩之情,更感叹自己的艰难。

将这样的文字刻碑勒石无疑是有政治风险的,在举世瞩目的外交会谈中与外国元首谈论朝政,同样是有政治风险的,但李鸿章事实上还是忍不住写了、谈了。由此我们不难想象,李鸿章在这方面是多么郁闷呵!因此说,对于当时李鸿章最大的困境,包括李鸿章自己在内的许多人也是看出来了,但似乎都无能为力。

而这又是什么原因呢?

梁启超先生将之归结为李鸿章的“不学无术”。我总觉得说李鸿章是一个不学无术之人,也只有梁启超这样的大学问家和大思想家才能说、才敢说,一般人无论如何也不敢说,且事实上此话也有失公允。

曾国藩是公认的近代大儒、理学大师,但就李鸿章与曾国藩相比:在学问上李鸿章或许不如曾国藩,但是在经世的能力和手段上曾肯定不及李,所以说李鸿章“不学”似乎站不住脚;在个人品质上,执着是曾国藩总体特征,在这一点上或许李鸿章不及曾;但曾国藩是执着而又脆弱,如他的五次兵败自杀和两次想急流勇退,而李鸿章是执着而又时时变通,但他的变通又决不是曾国藩式的自我了断和急流勇退,而是另一种方式的坚持;所以李鸿章给人的总体印象是,无论他遇到多大困难,他都会义不容辞,从不曾有害怕困难而生退避之举,而最终又常常能山重水复,柳暗花明,所以说李鸿章“无术”更是不实。

再将李鸿章比之于左宗棠,至少在见识方面,李还是出于左之右的,在以他们二人为代表的“海防”与“塞防”之争中,以我们今天的眼光来看,真理似乎在李鸿章一边,因为后来事实证明,一切都被李鸿章“不幸而言中了”。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