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二、载入史册的八一(11)

星火燎原:建军的那些人与事 作者:哈战涌


关于南下走哪一条路线,当时有两种意见:一种主张沿赣江南行,经过樟树、吉安、赣州等比较富庶的地区,取道韶关,直下广东。这是一条大路,便于行军。另一种是周恩来等所主张的,那就是由赣东经寻乌直取东江,是一条“小路”。他们为什么选择这条路线?主要有两个原因:(1)前一条虽是大路,却也是敌军重兵驻扎的地区。朱培德的第三军在吉安。钱大钧部在赣州。李济深可利用粤汉路的方便,集中兵力在粤北与我决战。张发奎余部一万多人也可能沿这条路尾追而来。走这条路,势必会陷入腹背受敌的苦战之中。而赣东敌军的力量则较薄弱。(2)东江是广东农民运动发达的地区,周恩来对这里是很熟悉的。直取东江,可以较快地取得当地群众的支持,使兵力得到补充;汕头又是重要的海口,可以取得国际的接济。周恩来等的这个主张得到多数人的支持。起义军撤离南昌后,就取道这条路线南下。

值得一提的是,南昌起义后,张发奎奉汪精卫之命,召集黄琪翔、叶剑英等高级军官开会,准备火速追赶已经撤离南昌的起义部队。为了维护起义军的安全、保护革命力量,叶剑英利用张发奎同广东军阀李济深的矛盾,给张发奎献上了一条“锦囊妙计”:“总指挥早就想南下广东,实现总理遗训,重新北伐,目前正是时机。我们原想去广东,李济深是反对的,现在我们放叶、贺的队伍到广东去,李济深招架不住,必然来请我们出兵相助,我军便可打起援师的旗号,直趋广州。这样比跟着叶、贺屁股打,两败俱伤,要胜一筹。假若在此尾追叶、贺,徒耗兵力,别说不一定赶上他们,即使捉获,我们仍无立足之地,何谈北伐统一!”叶剑英说的这些道理,正合张发奎占据广东的心愿。这一“计”十分奏效,张发奎采纳了这个意见。他表面上虽下令要部队追赶一程,实际上已经放弃了尾追叶、贺的计划,让黄琪翔率师朝着广东南雄分道前进。这样一来,减轻了敌军对南昌起义军的压力。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