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义军南下途中,蔡廷锴突然脱离起义部队
起义军踏上南征的道路后,队伍中充满了革命的乐观主义精神。但是,由于准备不足,且行动比较仓促,意外的艰难和挫折相继而来。
8月4日,进至进贤村时,在左翼行进的蔡廷锴部第十师背离起义军,突然脱离起义部队,折往浙江,投靠了蒋介石。这一下就拉走了全军将近四分之一的兵力,使起义部队南下计划受到严重挫折。其实,蔡廷锴参加南昌起义是极不情愿的。起义前,他正在庐山参加汪精卫、张发奎的军事会议,当他赶回九江时,他的部队已随贺龙、叶挺开赴南昌。无奈之下,他才追上部队,参加了南昌起义。第十师中,共产党的力量比较薄弱,只有以第三十团团长范荩为首的几十名共产党员和共青团员。当起义部队南下时,蔡廷锴趁乱清理了队伍中的共产党员,并在进贤寻机率部脱离了起义军。蔡廷锴后来率部逃到福建,并扩编成了国民革命军第十九路军。刘伯承在南昌起义失败后写的《南昌暴动始末记》一文中说:在起义前,“蔡廷锴及其军官有些还是不稳定的,贺龙等主张,一并扣留制裁,终未实行,以致演成进贤叛变的事来,为后来失败的一种原因”。
8月的江西,酷暑笼罩,天气热得使人难以忍受。起义军南下后所走的多是山路,且负担较重,每人背负250至300发子弹,还要自扛机枪、大炮等。此外,由于反动派的造谣,沿途居民对起义军心存疑惧,很多人躲了起来,连食物和茶水也难以买到,部队的给养相当困难。许多战士又得了赤痢,缺医少药,给部队带来了更大的困难。路上病倒的、脱队的非战斗减员十分严重。而且,由于对起义的意义不甚明了,对南进途中的艰苦生活又缺乏足够的思想准备,起义军内部因此而产生了一些动摇和不满情绪。行军数日,人困马乏,实力损耗近三分之一。在南昌缴获的武器弹药,因运输困难,也大多被抛弃。
7日起,起义军陆续到达临川(今抚州),这里距南昌已有100公里。鉴于部队非战斗减员严重和思想比较混乱的状况,中共前委决定在此休整几天。基于蔡廷锴的教训,朱德等在抚州对部队进行了近一周的整顿,加强了部队的政治思想工作,撤换了一些不可靠的军官,以保证部队的稳定。在此期间,抚州中学有300多名师生报名参加了第九军宣传队,还有工人纠察队和农民自卫军数百人也参加了起义军。不久,他们都编入第九军。其间还发给当地农民协会一些武器。为筹措急需的军饷,周恩来、李立三、恽代英等主张改变以往派款、借款的办法,实行征发地主粮食,没收劣绅反动派财产和对土豪劣绅罚款。经过讨论,革命委员会决定采取这一财政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