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制礼,为了什么(1)

中国人“盗墓”VS美国人“盗梦” 作者:白海军


总而言之,“周公制礼”已经为后世中国建好了金字塔模型:社会被划分为几个阶层,“王臣公,公臣大夫,大夫臣士。”经济上也建立了与之配套的制度:“公食贡,大夫食邑,士食田,庶人食力,工商食官。”

尽管《周礼》可能是伪造的,但这部著作却实实在在地奠定了中国的基本政治制度和社会规范。

刘歆在“发现”此书后,备加推崇,其弟子门徒杜子春在东汉之初开始传授《周礼》之学,郑众、马融、贾逵等也都成了“周学”鸿儒,此后才子大师们纷纷对其加注,这最终使得《周礼》成为国家大典。

中国古代是人治时代,其表现为两大支撑,即精英政治和经学氛围。精英政治的主体是国王、皇帝,也有可能是宰相、重臣,经学氛围就是以儒家和法家为核心的诸子百家学说,其经学理论著作主要就是《诗》、《书》、《礼》、《乐》、《易》等,集成了儒、墨、道、法等各种理论,而《周礼》是一部以儒家学说为核心、融合了百家学说的集大成之作,其意义就在于为精英政治所需要的经学氛围提供理论大成。《周礼》的全书中心思想就是书中说述之“惟王建纲,辨方正位,体国经野,设官分职,以为民极”(《周礼》之天、地、春、夏、秋五官各篇均以此言开篇)。儒学宗师朱熹在论述《周礼》设置百官的意义时说:“今人不信《周官》,若据某言,却不恁地。盖古人立法,无所不有,天下有是事,他便立此一官,但只是要不失正耳。(《朱子语类》卷八十六)”自三皇五帝至王莽时期,中国古代的官制和官员名称种类繁多,《周礼》不是以任何一国或者一代的官制设置为准,而是遍考各朝各代的官制,凡“天下有是事,他便立此一官”。朱熹一语道破,说出了《周礼》为何不同于任何时代、任何一国的官制设计,而是包罗万象。

班固在《汉书·艺文志》对诸子百家思想有一段精辟的论述:“儒家者流,盖出于司徒之官;助人君顺阴阳教化者也……道家者流,盖出于史官;历记成败存亡祸福古今之道,然后知秉要执本……阴阳家者流,盖出于羲和之官;敬顺昊天,历象日月星辰,敬授民时,此其所长也……法家者流,盖出于理官;信赏必罚,以辅礼制……名家者流,盖出于礼官;古者名位不同,礼亦异数……墨家者流,盖出于清庙之守。茅屋采椽,是以贵俭;养三老五更,是以兼爱;选士大射,是以上贤;宗祠严父,是以右鬼;顺四时而行,是以非命……”《周礼》就是将这些思想融汇一处,正如班固所言“诸子出于王官说”,《周礼》将儒家思想与百家思想融汇,然后设计出一套复杂、庞大的体系,其目的就是要把思想落实到现实中。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