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的最高决策者慈禧,闭塞昏庸,遇到国家重大疑难与危机,不是招来五台山的高僧御敌,便是请出白云观的道士问策。讲经布道,求神问卜,真可谓不识时务,愚不可及。
同治帝决定修圆明园的时候,中日交涉正急,且财政见绌,于是恭亲王等联名规谏,列举六事:“一曰洋人盘踞都城,患在心腹,日本滋扰台湾,恐生不测,应加倍修省。二曰每日按时召对臣工,务崇俭朴。三曰传闻时与太监等演唱,且数至圆明园观游,言动不可不慎。四曰折奏往往留中不发,将开拒谏之风。五曰内廷用款浩繁,圆明园往事,言之痛心,何忍复至其地?即以工程而论,非一二千万两不办,又何从得此巨款?应即停止。六曰学问必须讲求,每日仍至书房,既可收敛身心,又可通达治理。”这些所陈,无异训诫,同治帝因而恼羞成怒,甚至斥责恭亲王离间母子,把持政事。
载沣出使德国之前,美国驻华公使康格就曾经发出邀请,要求他出使时顺道访问美国,以促进两国友好。载沣认为“于势不能不允”。他又预料其他国家也可能会提出同样的要求,觉得都不便拒绝。因此他奏请远在西安的慈禧,给以方便,允许他不必一一请示,从权答允。果然不出所料,后来日本、比利时等国也提出了同样的邀请。然而载沣认为访问太多也不可能,打算只访美、日两国。可慈禧却下谕,要求在德国办完了事情就直接回国,连美国、日本也不去了。慈禧下令载沣赶快回国,主要是怕得罪德国。因为德国方面强调亲王道歉是“专程”而去的,如果绕道他国,就被认为“有违专诚之意”。
某一次惇王奕进献黄花鱼,而敬事房的太监有所需,他便在召见时,亲自端了一盘鱼,呈上御案。慈禧太后不免诧异相问,惇王答道:“敬事房的太监要红包,不给不让送进来。臣没有钱,有钱也不能给他们,只好自己端了来。”慈禧太后大怒,将敬事房的太监交付内务府杖责。
咸丰帝北狩热河,可刚至承德就继续歌酒相狎,花天酒地。其还传谕要求生平署唱戏的戏班,把戏台挪到承德,上午“花唱”,下午“清唱”;天冷在屋子里演,夏天在“如意洲”演出。兴之所至,皇帝还要亲自登台来那么一曲。
光绪帝大婚前,太和门失火;大火过后,太和门化为废墟。按照大清的祖制,皇帝大婚时,皇后必定要坐轿从紫禁城的正门--午门--被抬入皇宫;在进入第一道“朝门”午门之后,还必须再走进第二道朝门太和门,然后才向北进入内宫。然而现在太和门被烧毁了,皇后没有第二道朝门可进,无疑是大不吉利。可是,重修太和门需要很长时间。而光绪皇帝的婚期已定,不可随便更改,并且清朝历史上也没有更改大婚日期的先例;如若更改,必然是大不吉利。于是慈禧断然作出决定:婚礼如期举行,并且皇后必须经过太和门再入后宫。慈禧责令扎彩工匠日夜赶工,在火场搭盖太和门彩棚。于是内务府迅速找来了宫内外大批搭棚、裱糊、扎彩的工匠,木钉纸糊,倒也搭起一座足以假乱真的太和门。不仅高度和宽窄分毫不差,而且兽头、雕饰、瓦沟等都酷似真物,竟然是长期在内廷行走的人,恍惚间也难辨真伪。然而,大清朝就如同这纸扎的太和门一样,看上去威严、气派、恢弘,内里却是朽木、烂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