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95年4月22日,台北发生了李文奎砍杀长官的事件。事变发生后,唐景崧不但没严惩祸首李文奎,反以“安抚为名”,将其提升为营官加以重用。时正驻防南崁的丘逢甲闻讯后“深以为忧”,并专程赶往台北,力劝唐景崧“严肃军纪,雷厉风行,杀一儆百”,而唐景崧不听。此后,军士遂欺景崧无能,骄不可制。而这个李文奎,在后来日军进攻台湾的时候,居然趁前线溃兵涌进台北、秩序混乱之际,率其同党闯入抚衙大肆抢劫,迫使唐景崧仓皇逃出抚署衙门。
从热河返回北京之后,慈禧频频向前来迎接的文武百官倾诉在热河的辛酸遭遇,痛斥肃顺等人无法无天、欺君罔上;说到伤心之处,不禁涕泪直下。她那夸张的涕泣和陈述,博得了众人的极大同情,使在场的文武大臣,无不感到平日专横跋扈的肃顺确实大逆不道、罪大恶极。一时间,肃顺成为众矢之的。愤慨的大学士周祖培甚至向前对慈禧说:“何不重治其罪?”接着,他还提出了“皇太后可降旨,先令解任,再予拿问”切实可行的行动方案,为打击肃顺党人的斗争揭开了序幕。
咸丰十一年七月十七日,咸丰皇帝在热河病逝,遗命载垣、端华、肃顺等八人为“赞襄政务王大臣”,辅佐年仅六岁的载淳。权力欲望极强的慈禧和肃顺,他们--一个心机深重,一个权倾朝野;一个凭借是小皇帝的生母,一个自恃是小皇帝的辅臣--都想抓住这个机会,谋取大清国的最高统治权。一场以慈禧为代表的后妃与以肃顺为代表的权贵之间的权力之争爆发了。
辛酉政变后,大清朝确立起两宫太后垂帘听政、恭亲王辅政的新体制。至此改年号为“同治”,意思是两太后一同治政;之前的“祺祥”年号用了两个多月即罢废,在清朝历史上是最短的。市井中流传的歌谣这样唱道:“祺祥坐了不两天,一个香炉两蜡杆。”香炉指肃顺被斩无头,蜡杆指载垣、端华自缢而死。
同治帝死后,皇后阿鲁特氏只得到了一个“嘉顺皇后”的封号。慈禧立嗣光绪帝,进一步将皇后阿鲁特氏置于难堪的境地,这意味着她只能以新皇帝寡嫂的身份深居宫中。一旦光绪帝确立了皇后,自己将以何身份在这冷寂的宫中安身?“刻薄寡恩”的慈禧更使这位皇后深感生活无望,又不敢申言抗辩,死亡是她唯一的出路。据说,阿鲁特氏曾以一纸片请命于父亲,父亲批了一个“死”字。于是,殉节之志遂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