鸦片战争之前,清军就已腐败不堪,八旗更是不可用;绿营也是军备废弛,纪律精神全无,所用武器老旧不堪,无非是些弓、矢、刀、戟、藤牌、鸟枪、扛炮、喷筒之类。如此这样,自然是“全国七十万众,未必一千合用”。至于水师,英人说是“二艘军舰即可将其赶散”,“中国之敌外国不过纸上言语”。
鸦片战争爆发后,直至定海失陷前,清廷始终没有就“是战是和”拿出一个明确态度。不过朝廷内外,谋和之声却从来都是不绝于耳,不只是穆彰阿主和,甚至在定海失陷前四天,林则徐亦有密陈,谓英人径赴天津,求通贸易,可“仍优以怀柔之礼”,倘有涉及他自身之处,请钦派大臣查办。
鸦片战争爆发之初,当英国兵舰在广东海面出现后,两广总督林则徐就曾担心英军兵舰趁南风北犯,即知照沿海各省筹防。然而除了调任闽浙总督的邓廷桢在福建有所部署外,各省当局皆是以事端起于广东,均不以为意。
咸丰六年,“亚罗”号事件爆发,英国领事巴夏礼启书责难。两广总督叶名琛采强硬态度,不与英国妥协,仅释放被捕的十三名水手,但拒绝道歉,导致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次年十一月,英法联军攻陷广州,据守河南地区各炮台,要求叶名琛十天内出面谈判。当月十二日,联军致最后通牒,限四十八小时出降。叶名琛毫无反应,既不抵抗,也不议和,更不逃跑。时人讥之“六不总督”:“不战不和不守,不死不降不走。相臣度量,疆臣抱负,古之所无,今亦罕有。”
联军占领广州后,叶名琛在副督统双喜的衙署内被擒获,被解往停泊在香港的军舰“无畏”号。他曾声言“欲面见其王以理论”,并且自备粮食,耻食敌粟。《香港纪事报》载:“偶然有人上舰,都向叶脱帽致意,他也欠身脱帽还礼。”
八国联军已抵天津大沽口外,准备进攻北京,这时义和团居然宣称他们可以让渤海的海水瞬间干枯,从而令洋人的军舰搁浅。后天津战斗时,洋人的枪炮实在厉害,义和团首领向清政府保证,可以将洋人的枪炮“闭住”,但是只能“闭住六天”。他们说和洋人的战斗是“神”与 “鬼”的战斗,“洋兵与拳民交战,拳众只作揖,不动步,即能前进。作一揖,进数百步,作三揖,即与洋兵接,洋兵不及开枪,身已被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