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同觉得,这对他而言也很重要,因为光线慢慢地成了一个娱乐中心,每天都会有明星到访,他每天听一个人讲故事,现在的人都没时间跟家人朋友聊天,但是居然有人会跟访谈节目上的这些人聊两三个小时。听一个人聊两三个小时,就了解了他很多事,一年就是1000多个小时,了解了三四百个人。而基本上,到访的明星都是一线二线的,这意味着,一个电视人,在这一行发展下去的话,在这儿做一年,到任何公开场合碰到的都是熟人,都知道每个人最深的故事,人家看到你也会觉得很亲切,工作上的合作也更有化学反应。
娱乐圈里有的人每天混夜场,为什么?跟人认识,喝几十杯酒,能说上几句话,大多还都不说真话。但是在这个节目,三小时后,不用喝酒,大家就变得特熟,他哭给你看,你哭给他看,心能走得特别近。
我就问刘同,你一个做幕后的,为什么一开始老是出现在幕前?讲话还特别那个?他说这要感谢他们家有些艺人常常放他的鸽子,明明今天是谁来做,临录像前突然有事来不了了,他就自己化个大浓妆顶上去,听到其他人问得不爽了,就站起来说这个问题问得不对,应该这样问。
因为做幕后的人,更了解整个提纲,反而更能控场。只要长得不是极度难看,就算丑也丑得非常有特点的,都可以上电视。就这样,四五年了,节目从叫《明星记者会》到现在叫《最佳现场》,刘同基本上都会在,问好多问题,听好多故事。
像他现在常写明星专栏,都不用再重新采访,随时从自己的资料库里调。这人曾经大哭是为什么,曾经讲过哪些话,都种在他脑子里了。这个节目,不仅让他们公司的主持人越来越好,也让他自己受益匪浅。所以,现在只要有时间他都会去现场,在那儿不问问题,听别人讲他都觉得能学到好多东西。
做这个节目,自然会认识很多艺人,每天都有艺人来上节目,自然也会认识很多经纪人、宣传、助理。他都是自己约节目需要的人,约了两三年,他基本上把娱乐圈里的人都约遍了。后来正赶上他们艺术关系部的总监生小孩,老板只能找个人填空,就让《最佳现场》把这部分工作一起负责了。广告部的人很喜欢带他出去谈合同,为什么啊?因为他最了解娱乐圈动向啊,比如人家要请A明星,就问他A明星最近干了些什么,哦他昨儿刚打了人,那不好,就改B明星吧。慢慢地,客户就很信任他。
良性循环来了,客户信任,经纪人就很信任,经纪人信任,艺人就很能讲,节目会好看,宣传就很希望艺人来上这个节目。那时候,节目在北京的地面频道播出,在北京地区的市场占有率排第一,北京能看到的所有的节目里排第一,刘同和团队伙伴的电视信心也芝麻开花。
在工作中遇到突发事件也不是坏事儿,没危机就不会逼着自己想对策,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想好了对策,找准了方向,踏出第一步,即便目标是一百步,踏踏实实走下去,总会到达那一步。
只要出发,就会到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