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大家回想一下你终于做出一道难题时的情景,你会高兴地叫喊着:“做出来了!做出来了!”那时,你大脑里会分泌一种叫做多巴胺的物质。
多巴胺是一种神经传达物质,能使大脑产生快感。大脑分泌的多巴胺越多,人们就越快乐。而且,当某个行动使大脑分泌了多巴胺时,大脑就会清晰地记住这个行动的全过程并试着使其再现。为了更有效地分泌多巴胺,也就是说为了得到快感,大脑内的神经细胞会改变神经线的连接方式,产生新的神经回路。所以,产生快感的行动慢慢地变成了一种习惯,经过两三次的重复,那个行动就会变得熟练,这就是学习的构造。
通过不断地摸索,大脑内部形成强韧的神经线连接后,行动就会熟练起来—这就是强化学习。“大脑活用学习法”其实就是强化学习的循环。
我见过棋手羽生善治,羽生共获得了67个冠军称号,有人称他为历史上最强的棋手,他好几次改变了象棋界的历史。
据说羽生可以在任何状态下进行思考,哪怕没有棋盘—棋盘就在他大脑里。羽生就是用自己大脑中的棋盘锻炼自己的下棋能力的。
一般人是看着棋盘上的棋子走棋的,羽生不是用眼睛看而是用心看。对于羽生来说,眼前的棋盘只不过充当了一个记录员的角色,因为棋盘在他大脑里,所以可以说他的大脑是“象棋脑”。
当然他并不是天生就有“象棋脑”。
为什么会形成“象棋脑”呢?这也是强化学习的结果。下象棋的时候,他的大脑一定分泌过多巴胺。大脑分泌的多巴胺使“象棋脑”得到强化,“象棋脑”得到强化后又分泌多巴胺……这种不断地循环造就了天才棋手羽生善治。
多巴胺引起的强化学习的循环会改变人类的大脑,这种现象和年龄无关。所以,在脑科学家看来,不分境遇、年龄、性格,任何人都有可能获得飞跃性的成长或变化。
要想使强化学习得到循环,找到最初的时机很重要。
比如,想想你什么时候会分泌多巴胺—也就是说你的大脑什么时候最高兴。大家可能一下子想不起来,这是很正常的。
那么,反过来,在自认为“我没有学习理科的头脑”、“我不擅长背历史”、“我的国语很差,更别说古文了”、“我的读书量很少,写不出好的文章”时,请想想自己最不擅长做的事是什么。
对于人类不擅长的事,脑科学是这样解释的—从人类大脑的构造来看,自认为做不好、不擅长的事只是因为这些事没有获得多巴胺引起的强化学习的循环。
因为没有分泌多巴胺,所以做那些事的时候你不快乐,你也就不会积极地思考使事情顺利进行的方法。那么,无论你多么努力都得不到好的结果,最终产生了“我不擅长”的意识。这种意识产生后,那个你自认为不擅长的领域就真的变得不擅长了……
说到擅长、不擅长的时候,我们容易把原因归结为天生的能力,可是,没有天生就擅长或者不擅长数学(或其他领域)的大脑。
重要的是,多巴胺引起的强化学习是否得到了循环。只要一开始循环,剩下的就简单了。就像一个小雪球能滚成一个大雪球一样,不用下太大功夫,大脑就会得到强化。人是一种能够不断提高自己的动物。提高自己并不是一件苦差事,而是一件充满快乐的事。
对我们自己来说,寻找快乐的事也可以说是人生的一大课题。如果快乐的事和应该做的事一致的话,你就会感到更加快乐,也能获得快速的成长。
反之,不快乐地学习不仅没有效果,也不能使人获得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