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帝王当道(3)

一言难尽:明与前清历史现场 作者:张嵚


朱元璋还有一个理想,就是实现全国化的福利住房。《明实录》记载,洪武七年(1374)八月,朱元璋下令,在南京建二百六十间瓦房,给没有房子的穷人居住。是年年底,他又诏令全国,命令各地地方官寻访穷人,没饭吃的,国家提供生活费,没房子住的,国家给房子。诏令一出,地方官纷纷叫苦,说给钱办得到,给房子,真没这条件。朱元璋见罢回复说:“你们应该理解我的心情,我可不想让我的百姓没饭吃(不可使天下有一夫之不获也)。”

牵挂老百姓吃饭问题的朱元璋,在位时期始终格外重视农业。除了众所周知的清丈土地、轻徭薄赋等政策外,还出台了明朝版的“宏观调控”。从明朝建国后的第四个月,即洪武元年(1368)四月初一开始,全国的自耕农凡种植桑、麻、木棉三种经济作物的,国家免三年赋税。不种桑与麻两种经济作物的,要被处以罚款。这项命令推行二十五年后,中国棉花总产量一千一百八十万余斤,粮食总储量七千一百八十万石。《明史》称这一时期“宇内富庶,赋入盈羡,府县仓储甚丰,至红腐不可食”。

重视农业的朱元璋,对于农业以外的行业,态度却截然不同。洪武九年(1376),山东日照知县马亮三年任期期满,州府官员对他的评语是“无克农兴学之绩,而长于督运”。意思是发展农业,推广教育,这个人做得不好,但擅长督运这样的工作。朱元璋阅后大怒,批评说,农业和教育是国家的根本,他连这个都搞不好,却说擅长督运,这不是舍本逐末吗?结果,这个倒霉官员不但被撤职,更被下令“永不叙用”。在朱元璋眼里,如果一个官员不懂农业,那就别在官场混了。

比起懂农业来,朱元璋对官员最大的要求,就是廉政。《皇明典故纪闻》里记录,朱元璋对群臣,曾有这样一段训话:一个农民每天早晨鸡叫就起来干活,每天牵着牛风吹日晒地耕种,繁重的劳动让他们身体疴急,就算没遇到水旱灾害,等到秋收以后,他们的收成除了交赋税外,还能剩下多少钱呢?你们这些当官的,从小读几本书,就可以当官拿工资,如果这样还去害老百姓,你们就简直不是人了。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