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里的对联很多,有的是先贤旧作,有的是雪芹新撰,这些都是明明白白交代清楚的,唯独有一联却只是隐隐约约、似有似无,藏在文内等待读者自己去发现和发挥。这是哪一联呢?
原来就是“唯大英雄能本色,是真名士自风流”。这一联并非曹雪芹之新撰,但他写来却是又运用了新的手法,曲折、巧妙地传达给你,并非是平板乏味的大白话。
那么,这副对联是在谁的口中出现的?就这么一问,要认真回答可就得费些笔墨。《红楼梦》的事情就是这么“复杂”,甚至被人评为“繁琐”。我这样说是否夸大了呢?如有此疑,就请看看这副对联中的四个关键词,即英雄、本色、名士、风流,然后才能明其大旨。
先说上联“唯大英雄能本色”。这句话并未全句出现于书中,仅仅是由史湘云之口中露出了半句而已。这话怎讲?原来,十二个小戏子中的葵官是个唱净角的,戏班解散后,小伶官们分配给众姊妹院里,列入了小丫环们的“榜次”中,葵官就是分给史大姑娘的“小花脸”。湘云不喜欢再用小戏子的原名,就给她取了一个崭新的别号“韦大英”。此为何意?原来,这就是湘云特意表达自己胸怀中的一番道理,恰好就是“唯大英雄能本色”,她把这上联的头三个字用谐音变化为葵官的新名字,这三字的后面却隐藏着那个“能本色”。你也许要问,葵官也好,韦大英也好,她和英雄本色又有什么干涉呀?请勿忘记,唱净角的所扮的人物总是以英雄角色为主,湘云把葵官暗暗地比为一个小英雄,这不是非常合理的推论表达吗?
其实,要从根本上讲,把“英雄”二字派给女儿身上的不独葵官一人,早在可卿托梦与凤姐时就说出了“婶婶,你是个脂粉队内的英雄……”此例所关最为重要。至于曹雪芹创造了“脂粉英雄”这一空前的文学语言,等待日后我另篇再加详说。
再回到湘云身上来,为何单单是她喜欢把女儿们比为英雄人物?你还可以从另外一例中寻得消息。第五回太虚幻境中湘云的曲文开头就说:“襁褓中,父母叹双亡。纵居那绮罗丛,谁知娇养?幸生来,英豪阔大宽宏量……”请注意,这里的“英豪”二字大约是被人改过的,最古老的一份抄本上原作“英雄阔大宽宏量”,只因读者、抄者没有明白雪芹本意正是以英雄的特色比拟女儿也有英气,于是认为英雄的“雄”字不通,便提笔改成了英豪——这原是一番好意,却不知如此一来,却把雪芹写湘云这位女儿英雄的本意给消灭尽净了。
前面已经说过,曹雪芹在写湘云时,暗中落笔藏着这副对联。他把这副对联安排在湘云身上,用巧妙的笔法分为两处却表出了全文。暗藏上联的地方,就是湘云把葵官改名为“韦大英”,此即“唯大英雄能本色”的标志。书中第四十九回,湘云在与宝玉等一同吃烤鹿肉时曾受到黛玉的讥嘲,就说:“你知道什么,是真名士自风流,你们都假清高,最可厌。”请看,湘云之所以与林、薛二位都不相同,独有特色,正在此等地方显露得十分鲜明突出。如果粗心读过,对湘云就不会有深透的理解与同情。湘云心目中最喜欢的是一种天真,即赤子之心,不扭捏、不造作、不打扮、不粉饰……一任纯真,这才是这位少女最可爱之处。世上的很多女儿恰好是容易走向那种扭扭捏捏、装装做做的俗态中去,失去了自己原有的美好。
那么,“名士风流”又是什么呢?简单说“风流”就是本色的表现,二者一也。为什么英雄可贵?因为世俗常人所不能做到的,唯独“英雄”却能不顾一切阻碍勇往直前,要做到想做的那番事业和境界——这叫英雄!说到这里,湘云之所以特别欣赏、爱护宝玉,正因为在她的心中目中宝玉才是一位未失天真的小英雄。这种微妙的相互关系是很难用我的拙笔表达完善的,但我可以引历史学家缪钺先生的诗句作为佐证。他为拙著《红楼梦新证》所题七律二首,次首中有:
公子才华早绝伦,更从桑海历艰辛。
能知贵势原污浊,善写胸怀见本真。
缪先生特笔指明的这个“胸怀”、“本真”,不妨放大一点来说,只这一句就把全部《红楼梦》的基本精神一下子抓住,而不费力气地表达出来了。
至此,会有人问我,你说湘云视宝玉为英雄,这种怪论有人能同意吗?其实,依照拙见,作者雪芹和书里宝玉实为表里一人也。不必论小说文艺,在现实中早就有人把雪芹看作英雄人物而无上崇敬了。乾隆朝晚期的睿亲王淳颖在读《红楼梦》有感的诗中这样写道:“满纸喁喁语未休,英雄血泪几难收。”
你看,这就是证据!要知道,20世纪之初研究评论《红楼梦》的学者,大多是把曹雪芹看作八旗世家里的一个潦倒败落的不肖子孙的。例如,我所敬重的胡适之先生就是这样看曹雪芹的,有文章可证。所以,我们要真正理解曹雪芹的心灵世界,并不是件简单的事情。
诗曰:
不知谁是大英雄,天真本色性相通。
绿林好汉粗豪辈,秀阁朱楼一望中。
己丑年九月十二日
2009-10-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