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兼容并举,王治天下—被边缘化的杂家思想

领导干部要读点历史:中国篇 作者:俞兆群


  

很多人对于杂家都不甚了解,或者是认识十分浅薄,认为杂家就是各种学说的结合体,其实,杂家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也是诸子百家中的一类学说和学派,它不单单是对其他各家学说进行包容和吸纳,同时还更进一步将各家学说加以整合、融合、总结和升华,从而变成属于自己的独立的一套思想体系。因此,作为诸子百家中的一种,我们绝不能小看和忽视杂家在其中的地位和作用,不能简单地认为它就是一个具有众家血统的混血儿。

杂家因为其自身的性质而决定了它出现较晚,在时间顺序上要排在主要学说如儒、道、法等之后,但时间上的落后也有它的益处和优势,那就是它较其他学说更加完善和丰富,比其他学说更少出现观点的偏颇和思想内容的匮乏,在这一点上,就要归功于杂家思想家的努力了,他们对在自己之前的学术观点已经有了第一步的思考,对那些观点加以论证或是反驳,吸取了其中许多正确的东西而摒弃了一些错误和偏激的观点。可以说,杂家已经将先秦时期的众多学说进行了一遍过滤和筛选,然后再总体地呈现出来,因此,它的含金量与价值是不言而喻的。

在中国古代,杂家的代表人物有不少,而最为著名的便是秦朝初期的一代富商丞相吕不韦,而他主编的杂家著作《吕氏春秋》,便成为了杂家比较具有代表性的论著了。另外,还有淮南王刘安的《淮南子》,也是杂家代表著作之一。

在《吕氏春秋》中,儒、道、墨、法、农、阴阳家的思想都有体现,这部论著将这些思想糅合在一起,加以阐述。

《吕氏春秋》推崇儒家的创始人孔子,尊其为圣人,并推崇孔子的仁政,主张统治者要爱护天下百姓,但“仁”的位置在“道”之下。然而与儒家不同的是,这部书并没有像孔子那样十分崇尚周礼的恢复,可能是因为时代背景所致。书中还十分重视儒家的孝道,认为无论是治国还是养家孝道都是必须具备的思想品质,同时,它还将这种“孝”与法家的“耕战”思想紧密联系,不得不说,《吕氏春秋》十分具有继承和创新的意识和精神。

道家思想在这部书中占有的比重很大,它同样标榜道家的“道”,对于道家经典的“无为”,《吕氏春秋》将它的范围缩小到仅仅为“君道”服务的范畴,原本道家主张小国寡民,但《吕氏春秋》是秦统六国的产物,必然要对这一思想进行改变,它将小国寡民的治国思想变更为封建统一王朝的大国理念。

除了儒道之说外,其他几家重要学说如墨、法、农、阴阳家等也在书中多有涉及和改造。《吕氏春秋》将它们更有选择性地加以整合,融为一体。例如其中所引入的庄子、列子的言论,为了为当时力主统一的统治阶级服务,都没有采用和收录那些放诞恣肆的内容,对于墨家,就没有采用那些非儒明鬼的观点,而对于擅长游说、控制人心的纵横之说,书中则是一概不提。

《吕氏春秋》在收录多家学说时,遇到观点矛盾的问题是不可避免的,在书中,有一些相对立的思想被保留了下来,例如华子学派对于建功立业并不看重,反而觉得生命本身是最重要的,而在书中的儒家观点里,建功立业是被看得十分重要,可见此二者的观点就有矛盾;还有兵家的义兵之说,在被收录的同时与书中的偃兵说又是矛盾对立的。类似的问题有不少,但这并不能说明《吕氏春秋》自相矛盾,其实,正是这种看似混乱的言论观点,将其思想整合、兼容并包的特点表现了出来,因此,《吕氏春秋》带有很广阔的包容性。不过,《吕氏春秋》作为当时的时代产物,并且编著发起人是当时秦国的丞相,也就有其思想的偏向性,政治意味是十分强烈的,其治国的观点都是为了秦国的大一统而服务的。比如对于在治国中到底该不该兴兵,这部书就用到了兵家的义兵说,因此,大体意思就是在讲秦国的军队是正义之师,秦国之所以要攻打其他国家,是为了解救他国国民于水深火热之中,因此应该得到天下万民的支持。同时,它还用到了看似矛盾的偃兵说,书中认为秦国兴兵,就是为了早日结束诸侯割据、战乱不断的局面。这两种矛盾的学说能够同时为秦国的统一战争服务,可见《吕氏春秋》的善辩和机敏。《吕氏春秋》在历史上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它将先秦时期的诸多学说加以继承,并形成了初步的体系,之后,为大汉王朝的主流思想提供了借鉴和依据。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