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3.四维文化的奇葩(3)

四型人格 作者:王永


在四维观念的介绍中,我有意为一个四维思维方式中最具价值的成果留白--荣格的四维心理类型学说。一个世纪以来,这种学说经过了哲学推演和临床实证两个重要的环节,为人类文明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荣格是瑞士著名的心理学家弗洛伊德的高足。在长期的心理疾病治疗实践基础上,他确立了四型心理学说,即把人的心理功能分为感觉、直觉、情感和思维四种类型,而每一种类型又区分为内倾和外倾两种倾向,最终据此确立了四组八种人格类型。

荣格的理论对于人的心理认知具有非凡意义。借助这个理论,很多人认识到自己所属的心理类型,了解到自己所处的心理状态,做出了积极的心理调整。同时,更多人在认清现状后,却依然感到无能为力,长久地处于抑郁的生活中。其中,重要的原因就在于人们并没有认识到不同心理类型背后的体质原因。

体质决定心理,决定人的品格和命运。一百多年前,朝鲜医学学者李济马先生观察到每个人的体质类型与心理状态之间的内在关联,创立了四象体质学说。

“四象”溯源

“四象”一词源自古老的经典《周易》,所谓“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定吉凶,吉凶生大业”。两仪即阴、阳,是对世界的认知中最朴素的辩证法,而“四象”则是对两仪的析分,即太阳、少阳、少阴、太阴。如下图所示:

太极、两仪、四象图

四象是由阴、阳两仪演变而来的,既体现了两仪内部矛盾变化的属性,也涵盖了两仪变化的所有特征。由此可见,四象本身可以作为一种分析工具,将纷繁复杂的各种事物归结为四种类型进行描述。

“一分为四”的四象体质人学观念,源自中国古老的《周易》和《黄帝内经》,又在韩国生根发芽,并广泛流行开来,形成了和中医完全不同的思维方法。简单来说,中医研究的是2(阴阳)、5(五行)、8(八纲)三者的奥妙,而韩医则更注重研究由2(阴阳)到4(四象)的运化过程。这个独特的哲学基础奠定了韩医学的存在意义。

19世纪末叶,朝鲜半岛著名医家李济马的《东医寿世保元》,不但是一本医学古籍,更是一本人学专著。他从体质类型讲起,让我们了解自己的身体,了解自己的心理,并学会调养自己的身体,调节自己的心理。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