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什么是心理压力和疲劳

心灵强健日记 作者:(日)渡部卓


什么是心理压力和疲劳

如前文所述,我们的心理、身体以及行动表现出来的变化,在心理学上称之为“压力反应”,导致这种变化出现的事情称之为“刺激”。

日常生活中经常会使用压力这个词汇,这是一个深刻伴随着我们的词汇。但是,很多人也会经常把导致变化的事情的“刺激”误解成为“压力”。比如说,“高峰地铁的压力”之类的说法,这并不是正确的表达。乘坐高峰时间段的地铁所导致的刺激,造成的不快与烦躁才是压力。

压力这个说法,在物理学的范畴内定义为“对物体进行外力施加时,造成物体内部力的不均衡,或者变形”。

在医学的领域里最初使用压力这个词汇的是汉斯?塞利爱(Hans Selye,1907-1982)。当因某种因子(刺激)导致身体出现变化时,所产生的对应性防御(适应)反应,他将这种情况称之为“生物体内的变形状态”,或者压力。在现代社会里,有繁多的条规或者守则,面对刺激,没有必要刻意做出挑战或者逃避,我们的身体在毫无意识下就会做出相应的反应。

压力的反应

根据汉斯?塞利爱的观点,人们在面对压力的产生源(刺激)时,会有如下的身体反应表现出来:

血压升高

肌肉紧张

血糖升高

瞳孔扩散

出汗

这些被解释为,对待刺激这种外力,为了对抗以及逃避所做出的准备。

压力与刺激

外力=刺激

变形=压力

高峰地铁    ……刺激

烦躁反感    ……压力

这样产生的压力反应是正常人理所当然出现的,如果我们依照反应顺其自然地行动,也未必会形成违反社会准则的行为。压力反应到大脑时,会想到即使为了发泄殴打某人,也不会有利于自己的工作。或者,因为情绪不好而不去学校的话,也许会面临被学校开除的情况。也就是说虽然想去发泄,但不能发泄,想要逃避,但也无法逃避的状况。

最终,由刺激导致了困境的产生,身体上会产生某些反应,但理性在压抑控制着,在这种反应的过程中,压力就在不断地蓄积。

压力与困境

就我们自身而言,是具备确保身心状态稳定的机能(稳定状态)的。汉斯?塞利爱为在受到外力刺激时人体所作出的反应定名为“全身适应症候群”,并且分为三个阶段。

压力反应的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

(警告反应期)

受到压力之后,血压以及血糖降低,身体机能暂时低下。经过一段时间之后,对抗压力的反弹开始出现,血压、血糖、体温上升,伴随肌肉和神经运动的活跃。

第二阶段

(抵抗期)

身体产生逐渐想要战胜压力的反应时期。这时,身体机能里会比平时更加强烈的抵抗力开始活跃。

第三阶段

(疲劳期)

控制自我的抵抗力开始低下,压力反应占据优势,被疲劳困扰的状态。到了这个阶段,会导致自律神经失调症、抑郁症、官能症等身心疾病的产生。并且,丧失思维的灵活性,偏执、固执地向悲观方向思考。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